国内豆企停工 中豆协:“联合自救”是出路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0-02-25
     虎年并没有给黑龙江的众多油企带来“虎”气。

    “我们一直在停工,已经很久了,现在也不可能开工,大豆(资讯,行情)(资讯,行情)价格不稳定,农民也还是惜售”,一位不愿具名的黑龙江一制油厂负责人向记者诉苦。

    此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中小企业身上,大型企业也难以幸免。九三油脂一位内部人士坦言,公司在黑龙江的大豆加工企业全部停产歇业,何时复工还是未知数。

    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月十五前后一些企业有可能开仓进行大豆收购,“但是现在国豆没有定价权,还要看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一旦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企业的收豆情况仍将不容乐观”。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认为,中国大豆形势早已经恶化,在等待国家相关政策出台的同时,“企业也应该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诉求进行联合”。

    豆协:“反倾销”应对国际粮商

    在国际粮商不断渗透我国大豆产业的背景下,印尼跨国企业金光集团也积极抢占中国大豆市场。

    日前,金光集团在天津临港工业区投资20亿元兴建临港粮油食品加工项目。预计到2015年,临港工业区将形成年产1000万吨压榨油和400万吨精油规模,可为2亿人提供食用油,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粮油综合加工基地。另据了解,临港工业区粮油综合加工项目已经引进7个粮油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60亿元。

    刘登高认为,一个产业只有在弱势时才会有大型的国外投资,这一方面反映国际粮商看准中国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大豆产业的弱势地位。

    数据显示,2008年用于制油的大豆共计4100万吨,其中进口大豆数量为3900万吨,占到总用量的95.12%。

    刘登高称,应对这种现象要靠国家正确有效的宏观控制政策。“当国际大豆达到倾销的程度时,我们就应该理直气壮地拿出反倾销的措施,这是国家的权利也是国家的义务”。国家应该根据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的伤害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手段。

    刘登高表示,虽然此前政府已有出台相关的补贴和代储代收制度,但是依靠单纯的补贴其效果是有限的,价格差额不可能靠补贴来加以弥补。国家应该成立大豆产业基金,以常态化的资本支持为纽带。

    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地方大豆协会目前已到举步维艰的程度。他建议,大豆产业基金应该根据各地产业的规模来发放。

    此外,刘登高介绍,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于2008年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做了一些试点项目,把当地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大豆合作社,与企业直接挂钩,按照产品品质定价,同时有效地降低成本。

    “通过组织农民种植专用大豆,联合采购生产资料、联合开展大型机械作业、联合销售。生产资料的成本降低8元/亩,机械作业和其他成本降低19.28元/亩,这样每亩地的成本就降低27.2元”,刘登高称。

    企业应“联合自救”

    记者采访多家黑龙江企业的过程中,其负责人均向记者大吐苦水,认为现在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只能等着国家新的扶持政策出台,企业自身所能做的甚少。

    但是,刘登高告诉记者,在相关政策出台前,企业要积极开展“自救行动”,不能一味被动等待,尤其是在现在的“危机时刻”。

    在联合的方式上,刘登高认为,企业不能一味求大,“重组并购绝对不是唯一的方式。”

    “合作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最重要的是产业利益一体化,比如一个以生产大豆蛋白为主的企业就可以和加工企业相结合,优势互补。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形成企业之间的产业网络,不必整合成一个,小而全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最差的”。

    “这样所形成的不是单一的龙头企业,而是一个龙头集群”,刘登高补充到。

    刘表示,近期有可能会将建议上报给国家相关政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