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美国牛肉进口 态度何必那么“牛”?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10-28
    当局再三保证“开放美国牛肉进口”安全无虞,但反对声浪似乎越来越强烈,台北市长郝龙斌也站出来表达反对立场,希望当局对此政策重新评估。反对者态度之所以这么“牛”,除质疑决策程序外,也担心美国牛肉食用的安全。但美国牛肉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二○○三年美国出现“狂牛症”,各国纷纷禁止美国牛肉进口,但自二○○五年起,台湾已允许三十月龄以下不带骨美国牛肉进口。四年多来,台湾进口牛肉越来越多,去年已达七万三千公吨,其中美国牛肉约占百分之三十二,成长幅度最大,单价也最高,这说明台湾消费者其实并不排斥美国牛肉。

    “卫生署”日前宣布,美国牛肉被列为“特定风险物质”的扁桃腺、回肠末端,仍不准进口,其他诸如带骨牛肉、脑、脊髓及内脏、绞肉、牛尾,只要通过美国检验并取得证明文件,就可以办理通关检验。消息传出,引起岛内强烈反弹,“朝野立委”群起炮轰,医界与消费者团体也严词抨击,深恐民众吃到问题肉品,可能感染海绵状脑病变,即“狂牛症”,引发不可逆的大脑损伤,最后瘫痪而死。

    从消费者安全角度来看,美国牛肉最好不要进口。不过,来自各方的批评不见得十分理性,举例来说,根据台美协议,除了“世界动物组织(OIE)”规定的“特定风险物质”不准进口之外,脑、眼、脊髓、头骨等四项危险部位,虽未明列禁止,但双方已达共识,美国不出口,台湾也会技术性从严把关。换言之,致病风险最高的部位,都在禁止之列,怎能指责当局罔顾人民健康?

    美国肉牛的内脏和绞肉是否有潜在危险?固然无法百分之百保证,但美国民众偏爱的汉堡就是绞肉制成,如果真有安全顾虑,美国当局为何没有下达禁售令?至于内脏,美国民众纵然不吃,但居住美国的东方人则照吃不误,难道消费者不怕死?还是美国当局把“自家人民”的生命当赌注?就以抽烟、吃槟榔为例,致癌的风险是吃美国牛肉而感染“狂牛症”的一万倍以上,为甚么不严令禁止抽烟、吃槟榔?

    何况,二○○五年台湾恢复美国牛肉进口,当时从未限制美国牛肉进口的国家有七十多个,曾禁止又解禁的有三十多国,始终未开放进口的只有二十三国,试问:难道这一百多国当局都“丧权辱国”吗?

    即使台湾进口牛肉市场悉由美国独占,一年不过七万多公吨。重点是美国牛肉出口,往往是与他地进行经贸谈判的先决条件。原定二○○七年召开的“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谘商会议,延宕至今仍未举行,症结在牛肉问题没有解决。去年韩国同意开放美国牛肉进口,不就是为了与美方签订自由贸易协定?TIFA会谈被视为洽签自由贸易协定的前哨战,台湾不得不在坚持安全与尊重OIE规定的前提下,针对政策做出必要的调整。

    平实而言,进口美国牛肉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查验是否确实,只要彻底执行相关规定,严格把关,就不会有问题。当局这种追求“利益极大化,风险极小化”的策略性做法,应该禁得起考验,何必一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