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罗非鱼产业必须止于空谈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09-15
     我的同事王刚看完陆川的《南京!南京!》后,将QQ 签名改为了“一场安静的影像”——那也是我看过的,现场最安静的一场电影。我的朋友周明则在半场的时候,向银幕扔了个瓶子后愤然离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那场,电影院老板肯定很心疼,据说银幕前都是瓶子。

    最近,和一些同行聊起当下罗非鱼局势时,突然又想起了这部电影。在那个时代的中国,每个人、每个组织大致也在寻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但作为一个整体,最终却经历了悲怆的命运;当下的罗非鱼业,加工厂、饲料企业、苗种场、养殖者,各环节的人都在争取自已的最大利益,但整个产业却呈现出令人压抑的困局。显然,业者们大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由各方组织的行业研讨会一场接着一场,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令所有业者失望的是,会议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成效,混乱依旧。

    于是,有人说,这是因为罗非鱼行业整体分散,粤琼桂闽滇,产业规模都不小,而业内真正跨地域的大佬又没出现,组织不起来。

    有人说,以台湾加工厂为代表的加工出口业自成体系,与大陆罗非鱼养殖产业貌合神离,只考虑加工与贸易环节的利润,对养殖环节采取打压与盘剥,自然难成一盘棋。

    也有人说,相关行业协会组织无力、办法不多,作风官僚,“开了那么多会,都在清谈,没有任何实质行动”。

    还有人说,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比如罗非鱼出口备案场的审批与管理,形成虚设。

    一个产业要健康永续发展,不仅要有各环节之间为争取合理利益的博弈,也要有业者团结一致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拓展空间的合作。作为一个品种,罗非鱼无疑是全球最有希望的:苗种、饲料问题都解决了,好养、没有肌间刺、易加工、品质也不错,真是举世无双。据业者介绍,纵观全球,东南亚如越南,中南美如厄瓜多尔、洪都拉斯是我们的潜在竞争者,真正有威胁的对手尚未出现。这无疑是我们的福祉,眼下却是我们的悲哀:我们守着这样一座金矿,收点微薄的加工费与养殖利润现在看来都难。但如果我们还有点大想法,就必须打起精神,停止空谈有所行动。

    挪威的三文鱼养殖业相当幸运。由于历史上渔业在挪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挪威政府毫不犹豫地资助水产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加之产业各环节通力合作,共同打造“挪威海产”品牌,进而才有挪威三文鱼行销全球。与三文鱼相比,罗非鱼是深受欢迎的白鱼肉,更有理由行销全球。

    然而,依照现状,或许中国罗非鱼产业只能期待两种奇迹:

    

    大佬带头:出现如鳗鱼业徐利明会长一样的人物,利用个人影响力与资源,打通质检等政府部门,整合海外采购商之任督二脉,最终惠及整个行业。

    

    政府严管:协会出面推动各主产区相关政府部门,或全力清理出口备案场,对总量加以控制,严厉处罚加工厂乱收鱼的行为;或对低于成本价倾销的罗非鱼不予退税。美国可以低价倾销为由,用反倾销的手段保护本国虾产业,中国为何不可?

    如两者皆不能成,那就只能各安天命,各自求存了。然倾巢之下,安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