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国际可持续大豆发展研讨会召开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04-28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必须发展规模化种植,稳定大豆面积,实现大豆可持续发展。这是大豆业内专家在4月23日第一届中国—国际可持续大豆发展研讨会上提出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豆遗传育种专家盖钧镒针对目前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作为大豆发源地的中国,大豆产业目前处于“水深火热”的尴尬境地,隐伏着受控于国外资本的危机。盖钧镒认为中国大豆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不足和种植面积、产量有待提高的问题。面临的挑战集中在3个方面,即与国内粮食作物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相比,大豆种植有待发展。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570亿斤,比上年增长538亿斤,增长5.1%,而大豆的种植面积、产量却逐年下降;国际大豆的价格波动影响中国大豆,不管是在加工业还是种植业都受到影响;规模化程度不够,科学技术的应用得不到机会。在东北地区规模化生产比较好,但是在别的地区尤其是南方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中国大豆可持续发展程度较低,大豆产业发展较慢,主要原因与中国人口增长过快有关,大豆增长严重供应不足。种植大豆的地区年年种大豆,产量逐渐降低,产业单一化。国内的豆制品加工业发展不足,特别是原材料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高的问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但是,盖钧镒也认为,中国传统饮食及油脂加工业和蛋白质加工业的发展对大豆产业有很大的带动力,为大豆产业带来了机遇。

    对此,他提出,目前我国大豆产业主要的任务是必须要发展规模化种植,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中国大豆产业,制定我国大豆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和规划,重点攻克限制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增强科技对大豆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提高部分地区土地干旱和土壤肥力等问题,对品种进行改良,扩大推广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控制。国家应从政策上立足国内、解决大豆供应问题,稳定大豆市场,从而在国际上逐步取得大豆的发言权,建立完善、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和预警机构。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巡视员曾衍德在会上也提出,面对我国大豆生产种植现状,政府应立足国内市场,出台措施推动和支持大豆生产种植需求。大豆是中国粮食安全生产品种,东北是高油大豆产区,要重点种植杂交大豆品种,开发多样化产品。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认为中国大豆的发展要解决千家万户“一盘散沙”的问题,豆农要合作起来,形成群体规模,户与户协作,联合采购生产资料,协同种植品种和栽培技术,抱团销售大豆以降低大豆成本,提高大豆价格。可持续发展是个综合的发展,必须要考虑环境问题和农民利益问题。首先要为种植户负责,为消费者负责,为环境负责,而不只是为垄断企业负责。中国大豆产业必须考虑自身的实际地力情况,结合国外的先进技术,才能为豆农找到一条带来利润的发展之路。会议期间各机构代表纷纷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

    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由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主办,世界自然基金会、可持续大豆圆桌协会等协办。大会将搭建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经济的合作平台。据主办方透露,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会今年8月15日将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