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养殖加剧猪市价格波动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04-02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2008年全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达到50%以上。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首次超过散养比重。

    中国是养猪大国,但规模化养殖水平很低,多以农户散养为主。2007年全国规模化养殖比重为48.4%。

    散养加剧市场价格波动

    2008年下半年,全国生猪市场价格一路下跌,跌幅同比达35%左右。很多养殖户不堪其苦。

    “去年上半年,每头生猪还净赚七八百元钱。现在按每斤5.5元的收购价,一头300斤重的猪才卖1600多元,但各种养殖成本加起来要将近2000元。我去年卖了20头猪后,今年一头猪仔都没再买。”河北省滦南县一位个体养殖户在电话中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去年生猪存栏量过多,再加上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全国生猪市场低迷。大多数养殖户只能勉强保本。预计到今年五六月份,价格将见底。”全国畜牧业协会养猪业分会副秘书长、农科院畜牧所养猪室主任王立贤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王立贤介绍说,个体户的养殖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猪肉价格高时就扩大规模,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又停养,甚至宰杀母猪。而规模化养殖比较稳定,相对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小。

    据农业部统计,2007年全国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商品猪场共224.4万家,出栏生猪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例达48.4%,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有1800多个。京、津、沪三市的生猪生产基本实现规模化。规模化养猪场和养殖小区正成为生猪主产区规模化养猪的新趋势。

    农业部今年2月发布的《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年~2015年)》提出,计划到2015年,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65%以上。

    规模养殖应适度

    继去年发生三聚氰胺牛奶及饲料事件后,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广州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让人们也开始关注猪肉的质量安全。

    一些人认为,散养户属于疫病防控盲区,这不仅增加了散养户的经济风险,更给整个行业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尽快“消灭”散养户,发展规模化养殖。

    对此,王立贤表示,受地域特点和养殖习惯等条件限制,中国长期以来散养生猪的习惯,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另外,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提高了生产水平,但是可能会直接影响肉产品的口感,还可能导致养殖业周边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王立贤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而不能盲目地搞超大规模集中养殖。

    “散养并不是畜牧产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国家要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另外,相关机构要多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控养殖规模,不能指望发展规模化养殖能解决所有问题。”王立贤说。(杨乃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