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粮比价数值已作为我国今后生猪生产的预警指标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03-02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再次遭遇了又一轮的下滑和颓势。前不久,记者在甘肃兰州市市场上看到,猪肉价格出现较明显下降。又一轮猪市波动开始了。赶在今年春节前夕,国家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而用猪粮比价等数据来作为生猪生产的预警指标,则是这一《预案》的一大亮点。其目的就是要让政府的调控手段多样化,而指标的量化不仅是调控管理水平提高的表现,也让各有关部门有了更科学简明的操控抓手。

    完全靠市场调节不足取记者在甘肃兰州的一些农贸市场中了解到,饲养效益的急剧下降,让甘肃省的许多养殖户开始压缩生猪养殖规模,即便是一些自繁自育率较高的养殖户也在减少生猪存栏数量。

    2007年,为了遏制全国猪肉价格过高问题,国家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发展养猪,如同其他省份一样,甘肃省大部分养殖户积极性高涨。受自繁自育思想影响,各地市场上种猪走俏,有的地方甚至“有价无猪”。到去年下半年,一轮生猪繁殖育肥周期完成,大批育肥猪集中上市,结果引发市场猪价下跌。

    记者从甘肃农业厅以及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有关调查结果看到,去年9月,该省仔猪最低市场价390元/头,而目前跌至250元/头。与此同时,生猪价格也由9月的每公斤13.5元降至现在的11元。一些养殖户担心预期收益继续下滑,开始控制养殖数量,而该省庆阳市部分规模养殖户的生猪存栏量已比上半年减少近50%。

    这是市场自我调节的充分表现,但任由市场调节又总是让人感觉太猛烈。

    期待政府调控提早介入早在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时,养殖户们就纷纷扩大养猪规模。然而,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让总是有些消息滞后的养殖户们措手不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猪多了,价又跌了。

    生猪价格在跌,但生猪的饲养成本却未必也跟着跌。来自甘肃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以饲养周期6个月匡算,饲养一头120公斤的成品猪,按目前市场价格可收入1320元,除去购买仔猪、饲料及畜产品用药等开支,纯收益仅51.8元,加上人工、水电等费用,利润十分有限,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养一头猪甚至要亏损百八十元。

    兰州一家养殖场负责人对记者说,“为了生猪生产,政府拿出了许多政策给予支持,出现大起大落时,政府都会进行调控,但这样的调控应当更早介入,让我们更早判断是否投入或投入多少,而不是当损失发生了才知道后悔!”

    事实证明,任由市场自我调节是不行的,还需要政府用有形之手进行调控,而调控的手段必须灵活、实用、长效。

    调控引入量化指标养殖户们终于迎来一个利好消息。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赶在今年春节前,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按规定,今后,猪粮比价将作为生猪生产的预警指标。

    按照《预案》中所设定的量化指标,当猪粮比价低于9∶1时,可分为四种“色区”:绿色区,即猪粮比价在9∶1-6∶1之间,表明生猪生产和价格处于正常情况;蓝色区,即猪粮比价在6∶1-5.5∶1之间,表明生猪价格轻度下跌,政府要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黄色区,即猪粮比价在5.5∶1-5∶1之间,表明猪价中度下跌,政府将加大商业储备;红色区,即猪粮比价低于5∶1,表明猪价严重下跌,养猪出现严重亏损,国家将对养殖场(户)发放饲养补贴。

    “引入量化指标,就使我们有了更科学简明的调控抓手,而非以前只能进行笼统的模糊式管理。根据这一数值区间变化,我们可以提早介入制订应对策略。”甘肃农业厅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的猪粮比价为8.5∶1,这表明我国生猪市场处于正常状态。今后,这样的数据信息发布将会成为一种常态。由于《预案》实施尚只有一个多月,其究竟能为我国的生猪生产发挥怎样的指导作用,我们还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