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产业在“阵痛”中等待新生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01-15
     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到2008年已经结束。也就是说,现在外资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国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外资的进入,给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带来了恐慌。特别是黑龙江一些豆企呼叫“救市”之声不绝于耳。

    如何看待国内大豆压榨业面临的阵痛?中国大豆产业路在何方?

    “外资”压力下中国大豆业的尴尬

    早在2001年,我国已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资企业开始涌入国内,跨国巨头也开始染指中国大豆业。国内大豆行业价值链一蹶不振,舆论把矛头指向了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生产的外资粮油企业。

    如何看待中国大豆以及加工产业的尴尬?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食用油、禽肉制品的摄入不断增加,使得中国大豆需求不断增加,而国内大豆供给有限,因此大豆进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对食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急剧增长,中国的国产大豆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市场开放之后,全球压榨中心在向中国转移。目前中国的压榨量、豆粕产量、豆油产量都仅次于美国。这一变化促进了国内食用油生产工艺的进步,提高了国内食用油的消费档次。

    外资让中国亿万消费者告别了劣质的“土油”时代,目前在加工工艺等很多技术领域上,已经占据了世界前列的位置,尤其是黄曲霉素去除技术上的成就,让每个消费者每天消费食用油时更加安全。跨国粮商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济和物流模式,也使得中国的农业深加工的生产方式和规模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青近日表示:“通过进口大豆增加了豆粕供给进而增加了蛋、奶的供应,满足了不断改善的国民生活品质同时,又能减少与关系国计民生的小麦、玉米和稻谷土地的争夺。参与国际农产品产业的分工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明智选择,而不能主要依靠国内相对劣势资源来满足自身的粮食安全。长远来看,外资的注入不仅加速了我国大豆加工业的优胜劣汰,而且带来了甚至比技术更为宝贵的全球风险管理和跨国经营的理念,进而提高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使我国真正成为全球大豆压榨中心。”

    市场开放呼唤中国“豆业航母”

    在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豆业市场同时,也确实给我国大豆种植和加工业带来危机。我国目前消费的大豆70%以上依赖进口。国内豆农“豆价日贱”甚至“有豆难卖”,主要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国内油脂加工企业更是经营惨淡。

    据中国粮油市场消息:国家去年底再次提高了“国储粮”收购力度,与此同时,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也再一次成为焦点。在稻谷、玉米、大豆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大豆的“困境”更加突出。据分析,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豆的大量进口对我国豆农的利益造成损害。

    早在入世前的2001年,中国的大豆市场开始完全开放。中国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的大豆,而这就必须直面国际上大豆贸易市场的大玩家 “ABCD”——“ABCD”这四个字母代表着四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 (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

    在国内市场,除中粮外,我们的粮油食品企业没有一家的实力可以和上述四家相提并论,强弱对话中,弱者自然难以占到便宜。因此,大豆定价权丧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话语权的世界级企业。

    笔者由此认为,外资的进入对于中国油脂行业来说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我们的大豆产业通过对自身能力的修炼,降低生产成本,改变经营思路,培养我们自己的“豆业航母”,增加我们的竞争力,最终一定会走出低谷。

    2008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鼓励内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促进资源整合,培育一批加工量 2000吨/日以上,产、加、销一体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集团)。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豆业的“阵痛期”过去之后,中国的油脂业会出现几个真正能与外资抗衡的粮食巨头,到那时,现在面临的困境也许就是我国油脂行业的一个新的起点和转型契机。

    认清我国豆业竞争优势

    进口大豆之所以对我国豆农的利益造成损害,主要原因是多年来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和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在大豆产品市场上未作任何区分,这样一来,形体较大、出油率较高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横扫国内市场。

    我们已经开始要求食用油产品注明采用的原料是否属于转基因作物,考虑到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和安全、对环境的潜在威胁,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上述规定,将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与进口转基因大豆明显区隔开来,并为其争取较好的价格。

    中国是全球非转基因大豆的主产区,作为绿色、天然食品,非转基因大豆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中国应该培育非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力。加快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出口基地建设,靠非转基因这一品牌确立自己在世界大豆品种中的地位,开拓韩国和日本市场。

    大豆深加工领域广阔,国产大豆蛋白质丰富,不必在出油率这一棵树上吊死。因此要加大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意识到了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产业的巨大前景,加工产品由原来单-的豆粕、大豆食用油发展到大豆胚芽、天然VE、大豆甾醇、大豆皂甙、大豆异黄酮等高新科技、高营养保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