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双干模式:人畜分离养殖小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10-10
     临安双干模式是基于在散养为主且饲养密集程度较高的专业村推行人畜分离、异地建设养殖小区的模式,把畜牧业的生态养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畜牧业的退村入区、统筹发展、规范管理,既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又使畜禽排泄物得到了循环利用。如下图所示:

    临安县乐平乡双干村是个传统的养猪村,全村共有农户127户,生猪饲养户就有10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3%,生猪养殖是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在房前屋后饲养,房屋、圈舍交错坐落,环境卫生脏、乱、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双干村村委会一方面把兴建生猪养殖小区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一方面组建村生猪合作社,以其为主体兴建养殖小区。

    在离村庄1000米外的大塘坞,双干村生猪合作社调换、租用土地20余亩兴建养殖小区。该坞三面环山,隔离条件好,而且山上有茶叶、板栗等经济作物200多亩,周边还有桑园240亩。小区新建猪舍23幢,引进长嘉母猪200余头,11个养殖大户进入小区,常年存栏生猪3500头左右。小区里每个栏舍都建有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设施,同时同步建造11个12立方米的二级沉淀池,1个300立方米的沼气池及配套设施,集中建造了干粪堆积发酵池。污水通过沉淀后集中汇入沼气池,经厌氧发酵后通过管道接入两边山上的储存池,作为板栗、茶叶等经济作物的有机肥,有效解决了养殖排泄物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通过实地运行,临安双干模式显现出了6大优点:一是规模养殖效益增加。进入小区以后,养殖户全部实行自繁自育,平均每户饲养长嘉母猪25头,每头降低仔猪成本100元;通过统一采购饲料,每头肉猪可降低饲料成本30元;通过规范化管理,猪的品质得到了提高,每公斤活猪的销售价可提高0.1元,按100公斤/头计,每头猪可增收10元,三者共计增收140元。2007年共出栏肉猪6000多头,增收80多万元。

    二是种植业效益增加。小区周围的200多亩板粟、茶叶和240亩桑园全部使用小区提供的有机肥,每年可节省化肥成本近22万元。今年预计板栗的产量比往年提高近10%,市场销售价格比同类产品高近20%,总产量可达55吨,总产值达33万元,增收8万元;200亩的优质桑园也提高了该村的蚕茧质量,每年可使蚕茧增收近10万元。在远离村庄、又有茶园桑园和板栗的大塘坞,兴建畜牧小区,对养殖排泄物采取干湿分离和厌氧发酵技术,粪污经处理后用作有机肥,达到了的要求。

    三是生态效益明显。小区的建设解决了该村原有的人畜混居的现象,改善了村庄环境,既符合该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通过对小区内的养殖排泄物实行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做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达到了养殖污染排泄物的零排放,改善了山地的土壤肥力,改变了生猪的养殖环境,三面环山的特殊位置构成了动物防疫的天然屏障,减少了疫病的传播和感染的概率,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四是降低了管理成本。通过集污管系统将污水自动排入沼气池,然后通过自动排灌系统将沼液输送到板栗林、茶园、桑园中,无需人工排污。小区实行统一管理后,养殖户每天只需花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小区内工作,其余时间可以从事其它的农业生产,从而节省了管理成本。

    五是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规模养殖的用地紧张一直是困扰畜牧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充分挖掘现有土地资源,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问题,双干村利用闲置山地,实施“退村入区”发展畜牧业的模式恰好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六是发展了合作经济组织。双干村把兴建养殖小区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起来,统一管理、规范运行。以村生猪合作社为主体兴建养殖小区,通过对进入小区的养殖户实行“统一种猪引进、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污染治理、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制度,既把原来分散的养殖个体联结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又推进了畜牧标准化养殖技术的运用,从而规范了合作社的管理,提高了产业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