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猪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探寻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9-16
     埃菲社2008年4月15日从巴黎发出的一则消息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由400位专家起草的一份报告,题为“对于知识、科学和技术在农业发展中作用的国际评价”。这篇短文对我国当前养猪业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联合围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这份由400位国际专家起草的报告指出,“未来农业应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活动,它将以小生产者为中心,更少依赖石油燃料。”它强调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时应与保护资源保持平衡,在未来农业发展的模式,将以小生产者和家庭农业作为中心,并占据着首要地位,主张实行更加公平的农业贸易体制以降低农业小生产者的成本,巩固本地市场。报告还包括相应的农业发展的技术及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农业的发展问题,以解决世界粮食短缺和长远发展问题。

    虽然没有读到全文,但看了这篇简要的报道,联系到我国目前养猪业的发展方向,引发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究竟要朝着什么方向,走什么样的道路,很有必要进行探讨。

    总的说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以分散的农民养猪(小生产者的养猪方式)为主,规模养猪为辅(分散养猪占70%~75%左右,规模养猪占25%~30%左右)的养猪业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不仅发展的速度快,在猪的质量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我国县级以下的畜牧兽医机构以及种猪繁育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基本瘫痪或形同虚设,不结合我国的国情过分要求提高猪的瘦肉率,盲目的、大批量的从国外引进种猪,但检疫技术及工作又跟不上大批量引种的需要,结果在引种的同时也将国外的猪病都带进国内来了。还有养猪信息不顺畅、不准确,农民和市场沟通不顺畅,国家的有关部门掌握不清养猪生产的详细情况,甚至得到的是虚假的信息。由于缺乏对农民养猪的鼓励政策,农民养猪对旧家贡献多,但从困家得到的扶植少,农民养猪从利少到无利,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受到很大伤害而大量退出市场。2007年5月起我国猪价突然暴涨,而且是一涨再涨,饲料涨价是一个原因,但其主要原因是提供70%猪肉源的农民养猪大量退出市场而导致猪肉严重供不应求,成为推升我国消费物价指数上涨的重要因素。这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及时采取了许多恢复养猪产能的政策和措施,重点足支持和鼓励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养猪和发展养猪小区集中养猪。

    从目前情况看,国家采取的措施已经呈现一定的效果,但是发展我国养猪业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并没有解决。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究竟依靠农户分散养猪和小规模专业户养猪为主,还是发展规模化猪场和小区集中养猪为主,是需要认真论证的大事。因为这关系到农村发展、猪肉的长远生产和供应以及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生产猪肉是需要粮食的,但我国生产的粮食除了满足人的需要和必要的工业需要外,剩下的粮食是远远满足不了养猪需要的。根据《中国农业年鉴2007》公布的资料,2006年我国猪肉总产量为5197.17万吨,出栏猪为6.8亿头,平均每头猪产猪肉76.4千克,与国际上的产肉标准相似。如按照欧美标准生产1头猪约需粮食350千克计算,共计需粮食2.38亿吨。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5亿吨,要将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总量将近一半用作养猪的饲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国农民传统的养猪方法是大量利用青饲料和农副产品,适当搭配粮食作为养猪的饲料,所用的粮食约为欧美标准的一半左右。用这样的饲料来养猪,规模化养猪方式是很难做到的,只有分散、小规模的养猪才有可能采用,这是我国养猪业最主要的特点。由于这个特点就决定了我国过去分散的、小规模的养猪提供丁70%以上的肉源。那么我们现在是否有必要将这种养猪的结构比例彻底加以改变呢?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有很多理由认为养猪应该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猪场,因为它是实行现代化养猪的基础。这种猪场便于控制和管理,有利寸: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效率;而家庭养猪太脏,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要建设新农村必须改变家庭养猪的方式。也有人说,农村现在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到城市打工了,农村已没有人养猪了;还有人认为,分散的千家万户养猪无法实现养猪现代化,也不利于市场的发展,等等。因此,农村家庭养猪不需要再发展、重视和扶植了。这些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其原因可能是有的人不太了解农村的情况,也有的是认识的错误。

    实践证明,我国养猪必须走多元化的道路。养猪要以农户分散养猪和小规模专业户养猪为主,同时适度发展中规模养猪,少量发展大规模养猪:并以企业和私人养猪为主,国家控制一部分专门育种用的、科研用的或专门为保种的猪场,还可以发展一部分在特定的繁育体系中的原种猪场等。在我国饲料、防疫、养猪技术、兽医药物、环境保护、种猪供应系统等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情况下,千家万户养猪还应该是我国猪肉源的主要提供者。当然其结构比例可根据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养猪业以千家万户分散的小规模养猪为主,适度发展中、大型猪场的养猪发展道路,是50多年来我国实践中总结的一条成功经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每当限制农民私人养猪,我国市场上猪肉的供应马上就会出现严重的短缺,一旦放开私人养猪,只需要不足1年的时间,市场上就会出现猪肉供给充足的景象,甚至还要动员老百姓吃“爱国肉”。这些经验和教训至今还历历在目。实际上我国这次猪肉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养猪大量退出市场。不少人将猪肉短缺的罪过推到“千家万户养猪太分散,随意性太大而无法控制”,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

     农民养猪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我国有1亿户农民养猪,每户农民一年只要出栏3头猪,那么每年就可以向市场供应3亿头猪,而生产这3亿头猪不用专门的、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所用的粮食只有中、大规模养猪的一半左右。况且农村养猪基本上是不用专门的劳动力的,主要是农村的半劳动力和闲散劳动力;若规模稍大一点,猪舍建没投资也不用太大,有一两个劳动力养猪就足够了,而精饲料需要量却可以比中、大规模养猪少一半友右。这可以为国家节省多少粮食和财富啊!此外农民分散养猪有利于发展生态养猪,实现农牧结合以充分利用猪粪肥,养猪用水量少,对保护环境和发展沼气等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帮助农民解决能源需要十分有利,真是一举数得。当然我们还需要发展中、大规模的养猪以保证生产更多猪肉的种源需求,也利于先进养猪技术的普及和带动农产发展养猪。这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必需的种源和技术基础。

    农民分散养猪和小规模养猪是需要国家扶植的,特别是农民养猪,必须使他们能有利可图,没有好处,农民是不会去养猪的。其次在猪病的防治、优良猪种的提供、猪苗的供应、先进养猪技术的推广、沼气的利用技术、青饲料种子、养猪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等等,都需要很好解决。特别是猪病防疫体系、市场信息和技术推广体系要以政府为主导来解决的。有些问题则可以通过民办养猪协会来解决,也可以通过“公司+协会+农户”模式来解决。根据目前的情况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因此需要做好农民养猪的动员和引导工作。主要是解决农民养猪的市场风险和猪病风险两大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