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弃养 农产品期货下行 调控政策要“稳着”使劲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9-11
      最近到商场选购食品的人们发现:猪肉便宜了,此前价格持续飙升的食用油价格甚至下调了20%多,物价呈现久违的回落趋势。

    在国际原油价格显著回落、美元走强等系列因素作用下,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从连续数月的“涨势汹汹”转而连续大幅下挫,并带动现货市场价格回落。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是我国这一轮CPI走高的主要动力,国际粮价下行有助于带动国内通胀压力减缓。与此同时,“谷贱伤农”现象重新抬头,一些地方的养猪户又到亏损边缘,弃养退市风声再起。

    农产品期货价格下行

    “看期货大盘就像看跳水。”一名期货分析师这样形容近期的粮食期货价格走势。

    今年以来,国际粮价持续高涨,很多国家爆发粮食危机,令各界忧心忡忡。但最近一个月,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风云突变,主要粮食期货价格急剧下挫:CBOT大豆11月主力合约连跌6周,从7月初的每蒲式耳1630美分到目前的每蒲式耳1280美分,累计跌幅超过20%;玉米12月主力合约从7月初的每蒲式耳780美分至目前的每蒲式耳540美分,大跌超过30%;另外,小麦、棉花期货也纷纷告跌,跌幅均在15%左右。

    在国际市场行情传导下,国内各主要农产品期货价格也大幅回落:7月以来,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豆粕的2009年1月主力合约跌幅双双接近25%;玉米期价下跌近10%;豆粕价格从6月底的每吨4800元跌至每吨3700元,下跌23%。豆粕是重要的养殖业饲料,其价格下跌会降低畜禽养殖成本,从而带动肉类价格回落。

    老百姓感受最为强烈的还要数食用油了,特别是大豆油,“金龙鱼”、“福临门”等众多品牌近来纷纷下调价格,与前期“一骑绝尘”的涨势相比,价格终于踏上“回归路”。

    长期关注CPI走势的经济专家徐连仲认为,本轮CPI上涨的主导因素是农副产品,随着这些产品价格的下降,它们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也在降低。

    生猪弃养退市风声再起

    猪肉价格一头牵着消费者,一头牵着养殖户。猪肉价格下跌,消费者笑了,养殖户却平添许多苦涩。自7月份以来,山东生猪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下跌。生猪压栏现象严重,一些养殖户反映,猪价天天下降,他们已经产生退出想法。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还只是生猪价格走低的开始,下一步这种下降趋势可能还会加剧。

    山东目前仔猪市场交易冷清。邹平县长山镇养猪大户周元木直叫苦:“年初的时候,仔猪供不应求,现在没人来要了,我手头还压着两千多头小猪。如按现在的价格卖就赔本,没办法,只好自己育肥了。”沂水县生猪经纪人王国强说:“现在市场低迷,搞生猪收购利润本来就不高,还是看看再说吧。”

    记者从山东即墨、胶南、平原等一些养猪大县了解到,由于猪肉价格从高位下滑较快,再加上气候湿热生猪易发病、饲料价格上涨过猛等原因,养猪业已到亏损边缘,相当多的分散养殖户开始退出。

    夏津县养殖户郭中华养了十几头猪,他说:“最近养猪行情下滑太厉害了,生猪最低时跌到6.6元/斤,6.5元/斤是临界点,再低就赔了。”

    “暴涨惊市、暴跌伤农”

    一些养殖业人士分析,去年以来,在生猪价格长期维持高价的背景下,国家通过不断采取各项政策措施稳定生猪市场,对养猪实施大力补贴政策,特别是对能繁母猪补贴力度较大,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同时,去年肉价高涨,一些胆子大、坚持养猪的养殖户效益可观。在各种“利好”刺激下,从去年底以来,生猪饲养量迅速增加。

    周元木说:“今年初,我就感觉到生猪上的太猛了,大猪场纷纷扩建,一些国外企业也来中国建猪场,小猪场更是纷纷上马。我就担心今年下半年生猪市场会再次波动,现在看比预计的还严重。”

    “价格高就一窝蜂补栏,一看不赚钱就退市,不仅加剧市场动荡,而且导致肉价大起大落。”山东省畜牧协会会长司俊臣分析说。一直以来,我国的养殖业难以避免大起大落的波动,养殖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如果完全放任市场来定价,就会出现“暴涨惊市、暴跌伤农”的不稳定发展态势。一些养殖户反映,现在猪肉价格是降下来了,可养猪的不赚钱,都不养猪了,价格还会再猛涨上去。为了防止去年的情况再次发生,国家应该加强对生猪生产的保护,特别是在养殖户不赚钱,甚至亏本的时候,国家要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

    应继续加大对农产品的“强调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这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涨幅。PPI上涨将对CPI产生较大的上行压力。

    天相投资顾问农业分析师严艳表示,由于全球粮食供需矛盾并未根本改变,在相当长时间内国际粮食市场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因此粮价下跌空间有限。我国仍应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业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

    今年以来,正是因为国家果断采取“强调控”,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才有效缓解了供求矛盾,抑制了物价的过快上涨。

    粮价是百价之基。过去,我国粮食生产每5年一个周期,往往是2年丰收,2年持平,1年歉收。“在世界粮食价格暴涨的情况下,我国夏粮生产连续5年丰收,对稳定物价意义十分重大。”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

    同时,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后,猪肉供应也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趋势,猪肉价格稳定下行,对稳定物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扶持农业,其政策效果明显,下半年仍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增加粮食、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为进一步稳定物价打下基础。”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建议说。

    记者从权威部门了解到,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下半年我国将完善宏观调控举措,对相关食品、能源产品的价格继续实施干预措施。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跷跷板”上找到平衡,就是要让调控政策“稳着”使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