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策略减少大豆消费量,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6-24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品种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它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各自独立的定位。水稻是大米的原料,小麦是白面的原料,大米白面是国人的主食品种,小麦水稻的定位是国人口粮。玉米大豆的定位是饲料。玉米是能量饲料的主角,大豆(粕)则是蛋白饲料的支柱。在当前小麦水稻产业安全的情况下,需要寻找处在困境中大豆产业的出路,也需要研究存在安全隐患玉米产业的对策。

    由于中国大豆产业链关键环节失控,大豆压榨加工80%的产能由四大国际粮商控制,我国大豆进口量已占压榨量的2/3。饲料豆粕涨价导致猪肉价格上涨,连锁反应引发肉类食品价格全面大幅上涨,豆油涨价导致食用油价格普遍上升。不仅影响到农产品领域,还影响到整个经济形势。大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不仅是进口量多与少的问题,也不仅是价格高与低的问题,其最大的杀伤力是市场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既影响种植业,也影响养殖业,既影响生产又影响消费。既给农业生产者的微观决策制造困难,也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增加难度。

    2006年我国大豆价格跌入2.1元/公斤的谷底,大豆种植面积直线下滑,进口量直线上升。在豆农心灰意冷准备放弃大豆种植的时候,2007年大豆价格又出现上涨,涨得我国豆农目瞪口呆。正当豆农喜出望外之时,从3月17日至22日,仅一周时间,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大豆价格暴跌,导致我国大豆价格大幅下跌10%左右。2004年豆贱伤农的惨剧,农民还记忆犹新,大豆价格剧烈波动,致使黑龙江豆农由惜售转为抛售。面对市场一惊一乍如此多的变数,农民怎样进行播种决策,种大豆还是种玉米﹖政府又怎样进行宏观指导?大豆的市场不确定性,让我国豆农无所适从,让我国压榨企业走投无路。

    美国农业部掌控着大豆信息披露话语权,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操纵着大豆定价权,美国孟山都公司等垄断着转基因大豆种子技术。压榨环节是大豆产业链的咽喉要道,布局在大豆产区的国内中小压榨企业已被挤垮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外资布局在沿海港口的大型压榨企业。全球日处理大豆6000吨的大型企业有12家,其中6家在中国沿海地区。外资已经完成战略合围,我国大豆产业已被“深度套牢”,难有回天之力,根本无法把3000万吨大豆进口量转变成国内种植。我国大豆目前只能维持现在的种植面积,也只能保住现有的市场份额。

    有人主张走出去种大豆,如到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种植大豆,到土地资源丰富的巴西租地种大豆,这是难以实施的纸上谈兵。因为俄罗斯一直警惕和防范中国向其远东移民,不大可能允许大量中国人到远东种大豆。美国在巴西没有种大豆,而是修道路、建港口、搞仓储掌控大豆物流业。大豆则由巴西人种植,然后将所收获大豆的80%交给美国公司收购出口。由于没有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人到巴西种大豆,也得同巴西人一样交给美国人收购,然后销售到中国来。

    解决大豆问题治本之策是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需要采取釜底抽薪的策略,实行产品替代。大豆的终端产品是豆粕和豆油,有针对性地采取产品替代措施,减少了对豆粕豆油的消费,就相应减轻了对进口大豆产品的依赖,截断了向国内市场传导风险的线路,釜底抽薪地减弱了大豆这个国际化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干扰。

    我国是一个油料品种众多的食用油生产大国,应该从国情出发,在食用油生产消费方面实行多元化的方针,从生产方式到消费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转型调整,推行产品替代战略。如引导鼓励国人多消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油,这类油品我国具备面积大产量高的优势或潜力。养猪业要转变饲料结构,蛋白饲料并不是只有豆粕一种。豆粕能够成为蛋白饲料的主角,是美国人在全球推广的结果。

    当初,大豆价格低廉,豆粕确实是物美价廉的蛋白饲料,确实无可替代。但已经时过境迁了,豆粕已经不是廉价的蛋白饲料来源。因此,需要对养殖业实行蛋白资源替代,发展工业饲料酵母,用菌体蛋白替代大豆蛋白。鼓励农民种植可以直接饲喂猪禽的青绿蛋白作物等,都能减轻对进口大豆和豆粕的依赖。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对农产品实行产品替代战略,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构建自主掌控、攻守兼备的产业体系。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化解国际化风险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不仅仅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