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石油和农产品市场盛极而衰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6-02
     石油、黄金、农产品这些大宗商品,眼下正是全球投资者追逐的大热门。但一些分析师仿佛已经看到了其盛极而衰的迹象。

    全球金融服务机构野村国际分析师肖恩·达比就是其中之一。

    达比认为,商品市场即将进入新阶段:一些地区的通胀已出现失控迹象,亚洲尤为明显。这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央行和政府将不得不积极遏制通胀,这将导致商品市场丧失价格上冲的动能,涨势难以延续。“我们已经在这一市场获利颇丰,目前该离场观望了。”达比说。

    目前来看,达比的观点有点不合群,至少投资者们仍在推高商品价格。今年以来,锡价累计飙升了40%以上,油价涨幅超过3成。

    但也有一些分析师支持这一预警。他们担心,部分商品价格可能已经或即将见顶。美国金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首席投资策略师萨姆谈到,从过去10年的情况看,石油价格上涨,已经有超买迹象。美国雷曼兄弟分析师爱德华甚至预计,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在年底前后大幅回调。

    达比解释说,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恐慌,会让投资者在避险意识的驱动下投资大宗商品比如黄金。但商品价格可能会为其自身“超级涨势”所累。随着商品价格不断上扬,通胀压力也水涨船高,央行与政府决策者再也不能坐视不理。而且,鉴于现在全球信贷市场动荡已经出现了平息的迹象,更使得他们能够腾出手来对付通胀。达比说,为了遏制通胀,央行需要采取更为主动的举措,回笼过剩流动性,这将不利于商品市场。

    这一点在亚洲得到了明显体现,旺盛的需求造就了这一地区的商品热潮。越南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了20%,而印尼的通胀率也可能突破10%。

    目前为止,许多亚洲国家一直试图通过温和的措施为通胀降温,“收紧银行放贷能力”和“物价管制”都给商品市场浇凉水。但这些措施并未明显奏效,因此,靠加息来遏制通胀就成为央行最可能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