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渔业增殖放流的发展与措施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5-08
     保护日渐枯竭的渔业资源,是全世界所有海洋江河沿岸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增殖放流作为恢复渔业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已经发挥了有目共睹的巨大作用。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增殖放流过程中,受体制、技术和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限制,都仍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把韩国目前的增殖放流状况介绍给大家,以供。

    韩国的渔业资源放流工作,最早可追溯到1967年,当时是在江原道放流了大马哈鱼,这可以看作是韩国的第一次增殖放流活动。其后,随着渔业水产资源的变化情况,韩国的水产管理部门和研究部门以及民间机构陆续开始放流新的品种。1986年,韩国政府开始把水产资源增殖放流当作一项正式的产业扶持发展。因此,韩国的水产种苗生产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在韩国,首先进行种苗生产的是鲍鱼,最早利用自然界中的亲鱼获得受精卵并培育出种苗的是牙鲆。

    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

    目前,韩国重点放流的水产种苗,共有38个品种,其中鱼类品种29个,占全部放流种苗的76%。其余的放流品种有三疣梭子蟹、对虾等甲壳类,以及新兴的鲍鱼和海参等。在放流的鱼类品种中,海水鱼类有牙鲆、黑石鲷、点?(虎河豚)、马面?等22个鱼种,淡水鱼类有鲤鱼、鲫鱼、鲶鱼等7个鱼种,而牙鲆、鲷类、许氏平?等具有高附加价值的养殖鱼种又是重点放流对象。

    重点放流种苗的发展历程

    大马哈鱼放流韩国最早放流的鱼种是大马哈鱼,已有40多年的放流历史。每年10月份左右,韩国的内水面试验场都会捕捞回归到母亲河的大马哈鱼亲体,并人工采卵,孵化后养殖4个月~5个月,在次年的3月份体长达到4厘米~5厘米时,再放回大海。

    长期以来,韩国通过在东海岸人工孵化和放流大马哈鱼,对保护韩国海域的生态环境和恢复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根据有关统计资料,韩国的大马哈鱼回归率,最低时仅0.06%,最高时才1.57%,与投入相比其放流效果远未达到期望值。

    韩国大马哈鱼资源减少的原因之一是水温变化。自2000年以来,韩国东海岸的水温基本保持在15℃~16℃,高于适合大马哈鱼洄游的水温11℃~12℃。持续的高温阻止了大马哈鱼的回归之旅。

    另一个原因在韩国国内。大马哈鱼回归时经过的港口渔船众多,声音嘈杂,以及油污浮散等原因,也影响了大马哈鱼的回归。所以,虽然大马哈鱼的回归率曾创下超过1%的纪录,但在2000年就已降至0.1%,2006年甚至降至0.08%,亲鱼捕捞量仅为1.1621万条。

    鳕鱼放流韩国较早发展养殖的另一个鱼种是鳕鱼。1943年,韩国的鳕鱼产量达到2万吨,但此后资源量就逐渐减少。韩国对鳕鱼的增殖放流始于1981年,到2007年累计放流55.02亿万粒鳕鱼受精卵。目前韩国鳕鱼的资源量和捕捞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韩国倡导并实施鳕鱼放流的民间机构认为,鳕鱼资源之所以能得到良好恢复,最重要的原因是每年实施的受精卵放流。但是专家却认为,由于明太鱼和鲱鱼之间发生了饵料竞争,这两个鱼种的资源减少,鳕鱼才借此良机,资源量大量增加。

    近年来,韩国已能生产大量的鳕鱼幼鱼,但是对鳕鱼幼鱼的室内养殖生产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提高。适合鳕鱼的栖息水温为5℃~12℃,栖息海域为水深20米~500米,而且鳕鱼必须在至少保持17℃的情况下才不会死亡,所以在夏季,当水温上升至28℃时,就得使用冷却机降温,这就给投放饲料造成很大困难,同时还需要大量观察。关于大小,1年生鳕鱼体长20厘米~27厘米,两年生体长30厘米~48厘米,5年生80厘米。鳕鱼的一次产卵量根据个体有所不同,大体上为100万粒~200万粒。

    对虾和三疣梭子蟹放流韩国于1992年5月首次对对虾和三疣梭子蟹进行放流,但截至目前,对虾和三疣梭子蟹、河蟹等甲壳类的放流规模还远远小于鱼类,并主要在韩国的西海岸实施。

     1994年至1997年底,韩国水产科学院曾对对虾进行过系统的放流效果分析。结论为放流后的资源量比放流前增加了3倍。对三疣梭子蟹和河蟹,在1997年之前,尚未进行过正式的放流效果分析。不过近年来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西海(即黄海)海域内的三疣梭子蟹资源量有恢复的趋势。

    鲍鱼和海参放流1976年,韩国首次放流鲍鱼的幼贝。而从1998年开始,韩国各地方政府在沿岸的暗礁地带和鱼礁附近以及一些村庄渔场内,重点撒播鲍鱼、海参等定着性水产种苗,并且逐年扩大规模。通过撒播鲍鱼和海参种苗,不仅养护了资源,增加了生产量,同时也成为渔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按照规定,韩国的海参放流在每年的4月份~5月份、10月份~11月份两个时间段进行,放流海参全长3厘米左右。因为海参在水温达20度以上时就开始进入夏眠,所以适当的放流应在水温低于20度时进行。

    海参的放流方法,一般都是放流人员乘船到达放流地点,然后在海上撒播种苗即可,至于大部分种苗到达海底后能否顺利成长,或者在到达海底前是否已成为其他生物的饵料,都不得而知,因此,业界人士呼吁,放流海参最好最保险的方法应是让潜水员或海女用网把海参送到最合适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