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牛奶涨价的受益者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4-10
     2008年1月份以来,随着全国物价上涨,成品牛奶和原料奶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使乳品生产企业效益有所增加,奶农养牛积极性有所恢复。但记者最近在采访中发现,牛奶涨价后,乳品生产企业和奶农的效益并不明显,消费者购买牛奶的积极性也受挫,而奶站、超市等中间环节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牛奶涨价,奶农和企业收益并不乐观

    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几家成品奶零售商店看到,伊利和蒙牛企业生产的0.5公斤纸袋包装纯牛奶每箱(12袋)价格为40元,0.25公斤纸袋包装纯牛奶每箱(12袋)价格为25元,每箱分别较年初涨2元和1元,桶装果粒酸奶由年初的每桶5.5元涨到6.5元。

    可这一成品奶价格,并未给奶农带来明显效益,部分地方的奶牛养殖状况并未好转,奶农收入并不乐观。据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清河镇测算,目前,当地最高奶价每公斤两元七八角钱,按照这一奶价,每头奶牛一年最多可产生2000元的效益。但随着饲料涨价,近期的效益也就在1000多元。

    在通辽市科尔沁区清河镇大席棚村,奶农为记者算了一笔养牛账:村里的一头奶牛产奶期平均一天需要30元饲养成本,8个月产奶期饲养成本为7200元;4个月干乳期每头牛每天饲养成本15元,共计1800元;此外,一头奶牛每年治疗费200元,配种费50元。几项成本合计为9250元。

    而一头奶牛平均一天产20公斤奶,8个月产奶期共产奶4800公斤,扣除牛犊每月要吃掉300公斤奶,净剩4500公斤奶,每公斤奶2.4元,共计10800元;加上产犊收入500元,合计为11300元。用总收入减去成本,每头牛净挣2050元。

    成品奶涨价同样未给乳品生产企业带来明显效益。蒙牛乳业科尔沁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科科长李祥告诉记者:成品奶涨价使乳品生产企业成本压力减轻,走出亏损困境。如果产品不涨价,按照现在的原料奶价收奶,企业就要亏损。

    然而,随着成品奶价格上涨,生产企业销量有所下降。生产企业销量有所下降,但销售额仍在上升。记者从蒙牛乳业了解到,尽管成品奶的价格上调了20%左右,销售额仍在上升,但销量和利润率却在下降,特别是纯牛奶等中低档奶表现更为明显。

    牛奶涨价,受益最大的是中间环节

    牛奶涨价受益最大的是中间环节。据内蒙古各地反映,牛奶涨价后,奶农和乳品生产企业所得的实惠都不大,涨价的部分大多被奶站等中间环节盘剥了。通辽市奶业协会副会长单文海说:牛奶涨价之后,奶农和乳品生产企业都没怎么挣着钱,钱都让饲料生产企业和奶站挣去了。

    记者从通辽市了解到,与去年底相比,通辽地区原奶收购价从每公斤1.9元提到2.4元。但去年以来,主要饲料涨价幅度如玉米等超过60%,全价饲料每公斤涨至2.4元左右,大大超过牛奶收购价涨幅。

    目前,伊利、蒙牛公司不是直接对农民、对奶户收奶,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对着奶站,奶站成为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矛盾节点。记者从伊利、蒙牛公司获悉,现在,送到伊利、蒙牛公司的平均原料奶价格在每公斤3元左右,但到了奶农头上仅为2.4元至2.6元,中间的差价全被奶站挣去了。

    此外,伊利、蒙牛等乳品生产企业还深受一些大卖场尤其像家乐福这样的大超市的盘剥,进入这些大超市,要交保护费、进店费、店庆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企业产品价值里的10%至20%被超市挣走了。

    作为应对,不论是蒙牛公司还是伊利公司,近年已加大了对高档奶的开发和营销。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由于原料奶价格连续上涨,加之中间环节的盘剥,乳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液态纯牛奶不挣钱。为此,伊利集团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使高附加值产品份额提高到40%。由于高档奶消费群体基本稳定,这才使乳品行业的销售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企业才避免了亏损。

    牛奶涨价,消费者购买积极性受挫

    成品奶价格上涨之后,最不受益的是消费者。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几家成品奶零售商店了解到,成品奶价格上涨之后,消费者购买积极性受挫,液态纯牛奶的销售量有较大幅度下降。

    位于呼和浩特市迎宾南路一家蒙牛、伊利公司成品奶零售商店的老板说:过去进十件液态纯牛奶三五天就卖掉了,现在进十件液态纯牛奶得卖十几天。

    为了促进奶业健康有序发展,规范乳品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利益,国家发改委于1月15日公布的《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的实施办法》中,对乳业及其四家重点企业的产品价格实施干预,牛奶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稳定必须得到保证。

    然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家有关部门对成品奶价格的调控使原奶价格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因为自然灾害、饲料涨价、生产成本增加、整体供不应求等原因,成品奶涨价因素难以控制。

    为此,内蒙古奶业办及伊利、蒙牛等乳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建议,需要完善对奶业生产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包括对饲料价格、原奶收购价、零售价进行全方位监督,控制不合理涨价。并加大对大超市不合理收费的清理。同时要通过市场这个杠杆,给牛奶调节一个合适的价格,促使乳品生产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