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养猪业行情分析与展望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4-03
     一、养猪业行情变动原因分析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民众比较重视传统节日,受端午节、春节和中秋节等的影响,加之几个黄金周假期的影响,在每个年度内生猪价格往往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规律,市场影响养猪业经济循环周期往往是2~3年,近几年疫情等突发事件发生对生猪市场的影响远远大于市场的影响,使得原来的规律性不规律了,波动较以前更加频繁,也更加没规律。

    

    1、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2000~2002年期间,生猪价格一直处于较低价位。2003年上半年发生“非典”,生猪市场流通困难,部分养殖户养猪积极性下降,淘汰了部分母猪,到下半年受“禽流感”的影响,禽蛋消费量下降导致猪肉需求量上升。因此2003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上升,养猪业进入盈利区,到2004年9月达到高峰。人们养猪积极性大大加强,积极补栏,2004年各大种猪场种猪供不应求。由于能繁母猪数量大增,导致2005年9月开始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到2006年6月份,猪粮比跌至4.37:1,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养殖户大量淘汰能繁母猪。四川发生链球菌及2006年5月份以后全国由南向北发生“猪无名高热病”使养猪业雪上加霜,存栏减少,大小养猪户都不敢补栏。此时消费者又不敢吃猪肉,虽然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量大大下降,但是猪肉价格在短时间内没有回升。直到2006年年底生猪市场才开始回升,同时,高致病性蓝耳病致使母猪患病后发生流产或死胎以及仔猪成活率低,从根本上加剧了生猪的短缺和恢复生产的艰难,种种原因势必导致2007年生猪价格一路飙升。

    

    2、原来从事养猪业的散养户较多,饲养技术水平低,对于突发疫病的应急能力低,经不起市场的波动,养猪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再加上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程度低,这些都将影响着我国养猪业行情的稳定。

    

    3、一般养猪成本中饲料成本约占70%,饲料成本中大部分是玉米和豆粕,而玉米和豆粕的价格分别从2005年的2000元/吨涨到现在的4000元/吨左右,仔猪短缺,猪苗费用更是增加到400~600元/头,占到养猪成本的一半。其他的电费、人工费、设备等费用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这些都对生猪市场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4、2007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为3-4元/千克,猪粮比5.22:1,养猪处于盈利区,但受2006年疫情影响,人们补栏的积极性仍然不高,纯种母猪及二元母猪销量很低,基本没有新建或补栏的。2007年5月以后,生猪价格一直处在高价位运行,这主要是受前几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饲养成本不断上升和部分地区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的生猪生产出现了饲养量下降、出栏量减少,致使生猪供应不足所致,从而造成猪价出现大幅上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促进生猪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产生了重要作用,也大大加强了人们的补栏积极性,能繁母猪养殖户也开始增加。但是,由于仔猪短缺、疫病的困扰,养殖成本的增加,市场的不定等仍影响着养殖者补栏的积极性,生猪饲养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和得到较大的增长。

    

    二、2008年生猪行情展望

    

    1、2008年上半年生猪存栏仍显不足,养猪业仍处于盈利区间,政府虽然给了养猪业大力支持,引种的、扩群的也很多,但是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生产,未来的生猪市场行情不会大幅度下跌。

    

    2、我国的养猪结构目前主要以农户和小型为主,占生猪出栏总量70%,由于小养殖户饲养的品种落后、技术落后、饲养条件差,抵抗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的能力非常差。受去年严重疫情影响,很多小养殖户对于现在上涨的行情只能是望洋兴叹。以后中国的养猪业必将走向规模化、大型化,朝着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

    

    3、猪价涨跌幅度将越来越小,周期会越来越短,养猪业慢慢进入稳定利润时期,效益也主要来自规模养殖,很难再出现暴利。

    

    4、养猪业的风险除了市场风险还有更可怕的疫情风险。市场风险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供大于求下跌,供小于求上涨,随着市场的成熟这种风险会越来越小。疫情风险取决于疫病的流行情况,人们预防疾病、控制疾病的能力越来越高。因此疫情风险会越来越小。

    

    5、小养殖户饲料和饲养条件差,再加上引种费用较高,饲养优良品种得不到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小养殖户数量大大减少,又有政府对大型猪场的优惠政策,新建的大型猪场增多,原来的老猪场补栏快,因此良种化的进程也会加快,可繁母猪存栏很快会增长,仔猪短缺局面会改观。随着养猪结构的转型及品种良种化进度的加快,养猪业行情会越来越稳定,养猪利润空间应处在20%~30%之间。

    

    6、养猪业行情时好时坏,波动过大,利润好时,一头肥猪利润在500~700元;行情差时,利润在100~200元之间,说明养猪业处在一个不成熟的发展阶段,高价下体重越大利润越大。2008年随着养猪利润的稳定,生猪价格将有所回落,利润趋于合理化阶段,所以肥猪出栏体重会有所降低,压栏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7、多年来,猪价的起伏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没有进行适时的调控及没有一个保护性制度所造成的,疫病的影响、生产成本的上升及散养户过多仅是表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没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干预,使得猪价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而产生了周期性的波动。再加上,过去农户的从众心理,一哄而起,一哄而下,对市场信息获知的渠道少,加剧了猪价的波动幅度及从业者的风险。要想减缓波动幅度必须有赖于国家政策的适时调控及相关的长效保障机制。200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对未来生猪的发展及改善当前生猪产业剧烈波动的局面是非常有效的。但目前的这些政策只能称其是短期行为,因其未上升到立法的程度,从而使养殖户普遍认为其是一种短期措施,而非长效机制,不利于养殖者发展生产的信心的增强。农户补栏的积极性仍不见积极,原来占绝对优势的散养户好多没恢复生产,有的甚至转产。

    

    8、保险与期货的实施是有利于降低养猪生产风险的有效措施,并对保障价格的稳定会起到较大的作用,也是势在必行的。但目前还处于探索与试行的阶段,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及实施细则,对现在的养猪业没有多大影响。

    

    三、应对措施

    

    养猪业本身是个高投入、周期长、风险大、效益低的弱势产业,需要国家的扶持与指导,否则无法达到产销的平衡,就这个产业而言,要想顺利、平稳发展,国家的适当保障与适时调控都是必须的。

    

    1、现在不少养殖者苦于信息不畅,无从获知市场供应的状况,因此养猪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应由政府出台相关的措施及进行相关的建设,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以使广大养殖者方便获取各种相关信息。

    

    2、需考虑建立产业的准入制度,这有利于进入者考虑进入的成本,更加理性进入及发展生产。同时实施种猪和母猪的登记制度,进行宏观指导,在母猪少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等措施促进母猪生产,发展其数量;而在母猪多时,则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调整商品猪的出栏量,从而达到市场的供需平衡。

    

    3、财政应对基础性建设给予支持,如建立保险制度、建设服务体系、防疫体系建设与完善、经济性组织等,可在协会组织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实施公司+农户或由协会统一组织养殖户来实施专业化的生产,这样一方面可提高散养户的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其个体的弱势转变为集体优势,以应对市场变化。可使养殖者专心养殖,并使整个产业真正完成与社会的良性对接,有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4、养殖小区是将分散转为集中,其为多家集中在一个小区中饲养,从而形成了疫病难以控制及环境污染难以控制的难题。养殖小区是由散养户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的一种过度形式,其在发展了一段时间后,已成为过去形式。今后应逐步取消养殖小区,向专业化、标准化的养殖场方向发展。

    

    5、着力改变现行的疫病控制观念,调整防控的思路,强化“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规模化猪场,由于饲养密度高、环境设施的不健全性,猪只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使其免疫力低下,无法抵抗外界病原的侵袭;而散养户,则由于技术、饲养理念落后,饲养环境较差,猪只抗病力也减弱。所以,今后我们在饲养过程中应逐渐改变饲养工艺及方法,来逐步提升猪只的抗病力。

    

    总之,养猪业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尤其是各种疫病影响给人们带来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养猪业品种落后,又以小养殖户和散养户为主,养猪业必将走向养殖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利润稳定化、饲料绿色化、产品安全化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我国养猪业的优质、高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