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国家物价呈上涨的态势对我国的影响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2-13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攀升,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出现价格结构性上涨有我国经济自身存在的原因,但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基础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及其所引发的全球性价格上涨,也对我国经济造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是引发国内价格上涨的重要外部原因,同样不可忽视。

    

    一、国际市场商品和主要国家物价呈上涨态势

    

    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金属等基础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玉米、大豆、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价格指数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全球性价格上涨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

    

    从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走势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统计,2003至2006年,国际市场原油现货价格4年涨幅分别为15.8%、30.7%、41.3%和20.5%,累计涨幅108.3%;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4年涨幅分别为6.9%、18.5%、10.3%和28.4%,累计涨幅64.1%。其中,金属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铜、铝、锌期货价格分别从每吨2000美元、1500美元和800美元左右上涨到每吨8000美元、3000美元和4000美元以上。此前价格持续疲软甚至下跌的食品、饮料和农业原材料的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趋势,4年累计涨幅分别为29.1%、35.2%和20.9%。在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同时,全球制成品价格也一改此前持续低迷甚至连续下降的局面而显著上涨,4年累计涨幅为31.3%。

    

    进入2007年,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价格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原油期货价格从年初的每桶50多美元一路震荡上扬到年末的每桶90多美元,目前仍在每桶90美元以上徘徊。铁矿石价格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上涨71.5%和19%的基础上又上涨了9.5%。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芝加哥期货市场2007年12月份小麦、大豆、玉米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83.7%、74%和12.7%,近两年累计涨幅分别高达110%、190%和95%。

    

    从全球通货膨胀形势看,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在连续数年小幅回落后又重新趋于上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预测,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1.8%和2.0%,2005年和2006年则上升到2.3%,2007年为2.1%。其中,美国的通货膨胀率2007年为2.7%;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于欧洲中央银行设定的2%调控上限;日本则仍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其他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也都有所上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2003年为5.7%、2004年为5.4%、2005年为5.2%、2006年为5.1%,2007年回升至5.9%。其中,独联体地区的通货膨胀率最高,中东欧地区的通货膨胀率2006年为5.0%,2007年为5.1%;拉美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从2003年的10.6%回落至2007年的5.3%;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则从2003年的2.5%上升为2004年的4.1%、2005年的3.6%、2006年的4.0%和2007年的5.3%。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全球通货膨胀水平总体仍处于可控制和可接受的范围内,但去年以来在石油、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推动下,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价格指数普遍呈现出加快上涨的态势,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1月世界主要国家的消费价格指数均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涨幅,俄罗斯、越南、印尼、印度、美国、巴西、韩国和欧元区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11.1%、10%、6.7%、5.5%、4.3%、4.2%、3.5%和3.1%,预示着全球性通货膨胀时代可能即将来临。

    

    二、全球性价格上涨的成因分析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近期全球性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原因如下:

    

    1.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了需求。自2003年世界经济实现复苏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以来,世界经济已连续4年保持5%以上的增长,世界贸易量年均增长8%以上。跨国直接投资迅速回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普遍加快,全球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对商品和服务甚至各类资产价格上涨产生普遍的拉动作用。

    

    2.发展中大国经济崛起对能源资源需求增加。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和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大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各类能源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价格趋于上升。而国际资本过剩、期货市场投机炒作增加和地缘政治因素又进一步加剧了石油等能源资源产品价格的上涨。

    

    3.高油价刺激生物替代能源发展。为应对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大力发展清洁、环保、可持续利用的生物质替代能源。大量的玉米、大豆和植物油被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特别是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国美国制定了大规模的生物质能源发展计划,形成与人畜争地争粮的局面,再加上近两年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小麦主产国因干旱连续减产,造成全球大豆、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据世界银行分析,使用玉米等农作物生产乙醇等生物燃料是导致2007年植物油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而后者对农产品价格指数上涨的贡献率为15%,对食品价格上涨的贡献率为20%。

    

    4.石油等大宗能源资源产品期货市场投机炒作盛行。由于期货市场的发展,石油等能源资源产品的定价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参与期货交易和决定价格的交易方不再是产品的最终需求方和最终供货方,而更多是通过期货市场交易或投机牟利的各类金融机构。期货交易的固有金融特性决定了石油等能源资源产品期货价格极易受到各种政治、经济和投机因素的影响。在能源资源产品供求关系偏紧、全球流动性普遍过剩、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产地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的背景下,石油等能源资源性产品的期货价格不断受到投机炒作,被一再大幅推高。

    

    5.全球经济失衡和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突出表现是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庞大。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高达8000亿美元以上,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以上和全球经常项目逆差的60%左右。为缩减贸易逆差和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自2001年起连续大幅降低利率,放任和推动美元贬值,美元对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累计贬值幅度高达40%以上。由于国际市场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产品都是以美元标价和进行交易结算,美元持续贬值直接推高了这类产品价格的上涨。

    

    6.国际商品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逐步向下游制成品和各国国内价格上涨传递。近两年来,随着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抬高,使得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各类制成品价格也开始逐步上升,价格上涨开始从上游向下游传递。与此同时,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上涨也开始向各国国内传递,特别是能源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对各国消费价格指数逐步产生明显的上升推动作用。可以说,目前的全球性价格上涨的根源是石油涨价引发食品涨价,并进而推动各国消费价格指数上升。

    

    三、全球性价格上涨

    

    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加大了我国国内价格上涨压力。去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攀升,连续5个月同比升幅超过6%,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大,对价格总水平上升影响显著。毫无疑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贸易顺差过大所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是导致国内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但是,国际市场各类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对我国国内价格上涨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不仅直接抬高了我国的进口成本,而且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下游产业和其他相关行业,并最终影响到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全球性价格上涨会给我国造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其次,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给国内成品油价格和供应都造成很大的压力。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长期保持高位运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据有关部门测算,按每桶90美元计算,目前国内炼油企业生产成品油每吨亏损1150元。成品油价格调整面临“两难”选择:提高成品油价格会增加交通运输等众多用油行业的生产成本,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国内的价格上涨压力;不提高成品油价格,炼油企业亏损经营,不利于保障市场供应。

    

    再次,国际市场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涨,又可能进一步推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由于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紧张,俄罗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出口加征关税、进口免征关税等措施限制出口和鼓励进口,这将进一步加剧国际粮油价格上涨。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丰收,国内粮食供应是有保障的,但国际粮价继续上涨仍会推动国内粮价上涨。例如,我国食用植物油70%依赖进口,国际市场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涨。此外,国际市场玉米等饲料粮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会带动我国玉米及饲料价格提高,加大国内养猪、养鸡等养殖业的成本,导致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的上涨。

    

    最后,全球性价格上涨有可能加大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今天,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上涨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传导作用。在国际市场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上涨的预期也在增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总量逐步扩大,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内经济与国际市场已融为一体。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另一方面我国生产的部分工业制成品需要向国际市场出口。因此,国际市场价格特别是基础性产品价格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实现中央提出的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全球性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影响,采取综合性措施,努力减缓国际市场基础性产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