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整治应建立长效机制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1-17
       为期4个月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已告结束之际,一些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据我省农产品质检中心抽查,去年我省蔬菜平均农药残留超标率较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全省畜禽产品药物残留合格率达100%;从1月6日起,太原市农业局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以确保市民吃到放心菜、放心果;1月8日零时,太原市动检卫生部门对全市肉食市场突击检查,查获一批问题肉、病死肉。 由此可见,阶段性的专项整治固然必不可少,但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更重要。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需求年年大幅增长,但食品安全监控能力的增长似难尽如人意。以致一些不法厂商时不时大钻空子,使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甚至调料罐子一再告急。从去年的专项整治情况看,食品安全问题大多出在不法小作坊等个体加工经营点上。这些小作坊星罗棋布,不少以一家一户为单位,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监管困难。一些不法商贩专门走村串户收购、屠宰、加工病死畜禽,而有关部门限于人力物力及监控手段不足,往往难以及时获得信息并做到即时查处。一位从事食品安全调查的专家在论及食品安全监控能力时说:“这也并非完全由于有关部门不作为。一个五六万人的乡镇,有三四十个大型养殖场,但政府工作人员只有三五个人,怎么管理呢?”于是就形成阶段性一阵风式严管的状况。如禽流感严重时,有专人把守档口收集死禽,禽流感一过,管理日松,商户出售死禽越来越明目张胆。其他食品安全的监管状况与此大致相类。如太原农业、动检及工商等部门,在专项检查中就查出多起收购和制售病死畜禽肉的案例。让人吃惊的是,一病死猪肉贩子居然公开向一些养殖户散发名片,声称“高价收购老弱病残死各种猪,不分大小,拨打电话马上就到……”几乎到了肆无忌惮、丧心病狂的地步。至于前些年轰动一时的私盐、假酒、地沟油、毒大米、苏丹红、吊白块、陈馅月饼以及激素添加、农药残留等等食品安全问题,虽然仍未绝迹,但说起来似乎都有些听觉疲劳,不大具有新闻价值了。监管上的漏洞造成的后果令人触目惊心。如《人物周报》曾报道,深圳南山区一条不足50米的小巷,有十几家臭豆腐生产窝点,竟用腐肉汁水甚至大粪水腌制臭豆腐。1月6日,太原市万柏林区质监分局在南屯查获一家非法生产加工料酒的窝点,查扣假冒料酒8000多瓶。如此食品安全,实在令人放心不下。  

    好在这样的乱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声势浩大,战果辉煌,各地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仍在不断进行之中。但联想到历年的阶段性专项整治,力度不可谓不大,成果不可谓不夥,却常常是整治一过便相对松劲,结果市场反弹变本加厉。究其原因固然多种多样,其中人员不足,手段不力,未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监控网络应是主要因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这一次的整治能以过去的虎头蛇尾一阵风为镜鉴,整治出一个长盛不衰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来,则国家幸甚,百姓幸甚,咱的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