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将成为我国主要罗非鱼出口基地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11-14
     海南将成为我国主要罗非鱼出口基地,2010年全省罗非鱼总产量将达30万吨,加工出口将达8万吨。”今天在海口举行的第四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上,海南“一条鱼产业”引起了来自美国、日本及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关注。自上世纪60年代,第一条罗非鱼从莫桑比克“游”入海南开始,约半个世纪以后,罗非鱼已从海南“游”入日本、俄罗斯、美国及欧盟等国际市场。

    2003年以来,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迅猛;到2006年底,罗非鱼养殖面积达3万公顷,养殖总产量达19.5万吨,罗非鱼出口已成海南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罗非鱼出口量3.3万吨,出口额9259.4万美元。

    仅今年1至9月,海南罗非鱼出口已达3.5万吨,出口额8863.2万美元。

    省海洋与渔业厅罗非鱼养殖方面的专家潘骏博士分析,海南养殖罗非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看,海南气温使罗非鱼全年都可生长,是我国罗非鱼养殖和苗种生产自然条件最佳的地区。从水质看,据近几年对本省内陆水域水质监测分析表明,绝大部分水质达国家渔业用水标准一类水质标准。再加上日趋成熟的养殖技术和加工技术,2006年检测氯霉素等五种药物残留显示,海南养殖的罗非鱼抽检合格率99%以上。目前海南已有30多家罗非鱼加工企业获得国内外各类质量认证,其中30家获得haccp认证(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监控手段,将危害因素降到最小程度的认证体系),10家获得欧盟注册。

    由于国际市场上对健康、安全水海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海南罗非鱼成海南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

    曾有专家估算,养殖一亩罗非鱼,7个月后可获利1500—2000元。假如一个农户养殖10亩,一年可收入3万—4万元。

    截至2006年底,海南省罗非鱼养殖从业人员达3.5万人。

    面对诱惑,省政府鼓励农户从这条鱼上“捞金”。从2003年起,省海洋渔业厅出台了扶持罗非鱼养殖出口示范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对农户连片养殖罗非鱼给予适当补助。凡中部山区30亩以上,沿海50亩以上的养殖基地,每亩均可获得100元补助。

    在海南罗非鱼一路高歌的同时,有业内人士也对海南的罗非鱼产业存在担忧。

    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海南罗非鱼仍存在几大制约因素:一是生产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池塘老化。海南罗非鱼养殖多以农户为主,罗非鱼池塘养殖面积1.8万公顷,高标准养殖池塘约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为旧池塘,标准低,设施简陋,难以适应优质商品鱼养殖技术要求。二是技术支撑薄弱,人才和技术储备不足,从事养殖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偏少,养殖技术推广工作被动。三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罗非鱼苗种标准、饲料质量标准、、养殖环境标准、运输和加工包装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及操作参差不齐。

    有关专家建议,以后更应重视acc(水产养殖认证)与haccp产品质量认证,提高出口竞争力,创立海南罗非鱼“生态”、“绿色”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