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海鲜食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11-13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鲜食品生产国,提供了大约全球海产品总产量的35%。另外,在海产品的出口方面,中国也同样位居世界首位,而对日本的出口量在这些年占据了其总共海鲜出口量的一半。glitnir的最新报告强调,由于不断增加的高收入消费者,不断提高的生产能力以及诸如虾类等传统海产品在亚洲的畅销,中国市场对高质量海鲜食品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今天,在中国上海的海鲜食品会议上,海鲜食品行业金融服务的全球领先供应商glitnir发布了其针对中国海鲜食品行业的最新报告。报告对中国海鲜食品行业的主要趋势和发展做出了分析总结。

    最新glitnir海鲜食品行业报告是glitnir针对中国市场发布的第二份年度报告。该报告是2007年计划的七大主题系列的第六个。该系列前四年的出版物主题主要关注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海鲜食品行业。

    中国的海鲜食品总产量为5100万吨,这代表着每年4.08%的稳定增长率。(中国,2005年统计表)

    水产业、捕捞、生产以及加工集中在一些地区中心,特别是在北方的沿海城市大连和青岛以及南方的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附近。省会在青岛的山东省位居中国海鲜食品生产业的首位,其总产量为740万吨。

    产量最高的十种中国海水水产品中,有六种是虾类。在淡水水产品中,鲤鱼是最可能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发现的食物,而它在总产量中占72%。但是虾类和罗非鱼这样的品种正在变得日渐重要,最近这些年,中国生产了大约占世界产量41%的虾类,并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出口国。*

    但是,2007年中国海鲜生产的发展和成功却因为其贸易伙伴的一系列进口限制而蒙上了阴影,这些限制往往和抗生素残留、致癌物质以及早年查出的氯霉素有关。为了应对国外的尖锐批评,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监测,包括超过700种国内标准,将近2,000种行业标准以及1,780家省级、市级和县级质量检测机构。

    亚洲的海鲜食品消费量是世界最高的。中国的消费量正在随着国家富裕中等阶层的不断增长而增长,已经从1990年的人均11.5千克增加到了2006年的人均平均25.6千克。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会进一步提高40%,达到人均35.9千克。除了虾类产品之外,消费量已经比上一个十年增长了十倍。

    根据预测,中国可以独立满足其需求的增长。

    中国的国内市场以淡水鱼和软体类水产品占主导地位,唯一因为国内消费而进口的是价值较高的海产品,如鲍鱼和虾类产品。国内购物者的习惯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人们已经从传统的水产市场和小商店转移到了超市和大卖场。这既是因为最近的食品安全恐慌而造成的,也是因为诸如家乐福和沃尔玛等大型国外连锁店的突然出现而造成的,这些连锁店都会在购物场所提供种类繁多的新鲜海产品供顾客选择。

    最近这些年,中国的海鲜食品加工经历了重大发展,而且再出口加工已经成为了涉及数十亿美元的巨大贸易产业。这一活动的大多数原材料是俄罗斯以及美国提供的冰冻海水捕捞产品。再出口加工产品在出口时将受到100%退税支持。

    自2001年起,中国一直在履行其加入世贸组织时做出的承诺。除了规章制度、运输和后勤、日常管理等等得到改善,从而改善了总体贸易情况之外,wto协议对于海鲜食品的贸易还有两个显著优势:降低关税和增加对中国的大豆(可用于养殖)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