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猪行业发展空间在异域养殖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10-23
     上海市近几个月,母猪、后备母猪及肉猪的存栏量也逐月增加;市政府增加对标准化养殖场的改建、新建投入,要求从今年开始到2010年做好300个猪场标准化建设,使上海郊区的母猪存栏在15万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250万头有了可能,但今年年底上海生猪出栏250万头是有困难的,预计比去年下降13%。在上海肉品市场中,地产生猪能力只有25%左右,75%就得靠兄弟省市的活猪、产品进沪来解决。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由于生猪营销上产销对接工作的缺陷,进沪猪肉安全卫生等方面不够稳定,时有对市场和市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末,上海生猪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在哪里,城市猪肉供应怎样解决,我认为除了在上海我们要认真实施市农委提出的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要求,加快工程建设,达到生产标准化,环境和谐化、防疫规范化,保持和稳定15万头生产母猪和出栏250万头优质肉猪生产目标,保持一定的自给量外,上海畜牧业发展方向是生产基地向外转移。

    一、发展异域养猪的重要现实意义。

    随着上海郊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上海生猪产业的空间日益缩小,异域养殖能为发展中的养猪龙头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空间;异域养殖为上海肉食品市场安全优质猪肉供应提供可靠的生产基地;是上海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重要抓手;同时也为兄弟省市同行送去了优良品种、科技信息、先进饲养理念。

    二、要制订异域化养殖规划,划分生猪及猪肉产品原产地生产进沪圈。

    1、活猪进沪圈

    以长江沿江沿海地域的海门、启东、通州、大丰、东台、射阳地及杭、嘉、湖地区,安灰滁洲等地区在3小时内的进沪活猪圈;过去几年,上海猪场已到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市养猪的企业有30多家,生猪上市约50多万头。今后连结成一个年出栏300万~400万头活猪生产基地是有基础的;符合韩正市长视察上海丰海、海丰、川东等市属农场时,提出江苏大丰地区饲养50万头生猪对接上海市场的指示要求。

    2、冷鲜肉进沪圈

    以山东、河南、苏北及江西邻近江、浙、沪地区的10小时猪肉产品进沪圈;形成预冷猪肉300万~400万头的鲜肉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07年为止,以上地区已有400万头冷鲜肉的供应能力。

    3、冷冻进沪圈

    以山东、河南、四川成都等地区提供200万头冻猪肉产品的进沪圈,到2007年底,可供应上海100万头以上。

    三、要制订扶持异域养殖政策,鼓励引导养猪企业和其他行业企业投资,走出上海,融入长三角。

    制订扶持政策帮助异地养殖企业做大做强事业,由于养殖业为属地化管理,对异地养猪企业和留在上海的猪场之间在政策上存在差别,并会经常发生两地政府都不管的状况;养猪企业在外发展确实很艰辛,因此,上海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关心异地养殖企业,要给予优惠补贴等,各级农委职能部门要管起来,要有分管领导负责,帮助企业与当地政府沟通,与驻沪机构一起协调和解决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四、推进异域养猪时要注意三个结合。

    1、要与两地各自的优势相结合

    异域养猪的企业首先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利用当地的优势。通常,上海企业在资金、种猪、设备、技术、饲料、兽药、加工、营销、市场、组织化理念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当地政府在土地使用、饲料原料、人力资源方面是优势;两地优势互补,是合作双赢的基础,这为上海养猪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如南汇祥欣畜禽公司,用自己的种猪、资金、技术在江西井冈山知青农场建成的种猪生产基地,沪赣结合,“祥欣”品牌种猪声誉全国。

    2、要与当地政府农业发展规划的相结合

    南汇企业家张正权,在江苏盐城市政府的支持下,2004年在射阳东沙港的4万多亩黄海盐碱滩涂上,投资近1亿元,开发建成种、养、加生态农业基地;筑起引淡水沟渠30公里,灌溉了2万亩水稻丰收在望,实现了当年围垦当年见效;最近又投资6000万元、占地450亩,计划年产20万头生猪基地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成一个集生态平衡、循环利用、绿色食品的种养加销一体的农业现代化企业。又如上海毛根祥场长,四年前在江西赣南信丰市与当地政府提出的“猪、沼、果”发展战略相结合,办了二个万头养猪场,猪粪为脐橙果树提供有机肥料,提高了脐橙的品质,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水果产业的发展。

    3、异域养殖要与当地农民脱贫相结合

    当地政府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政策,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动力,所以上海企业落户当地后,一定要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上海大龙公司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以公司为龙头,建立生猪养殖小区,供应种猪、种苗,让农民进入小区饲养,改变当地传统生猪散养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公司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计划在蚌埠组建“安徽联合肉类食品交易中心”;据了解,为探索老区农民的脱贫,上海的老同志与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在安徽滁州地区建立500万头生猪产业带,产品供应上海市场的项目论证建议书,如能得到支持并实施,也是上海异域养殖结合扶贫的大项目。

    五、异域养猪企业要科技为先,与当地同行携手共同发展。

    上海的异地养猪企业要科技领先,建场的起点要高,有先进的饲养、环境保护设备、先进科学的养殖理念,要代表上海养猪水平。松江万谷猪育种公司,在余江县的弃而不用的山地上,应用自己积累的经验,设计使用了自动喂料、智能通风、粪污处理等先进设施,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种猪生产企业;嘉定在江苏海门异地建设的羚杰畜牧公司猪场、太仓嘉港猪场等已成为当地行业的示范场和咨询服务场,为当地定期开展场长培训,提高场长管理猪场能力、技能素质,树立防疫是“金”,管理是“银”的良好意识。异域养殖在不断提升自己、扩大自己规模的同时,与当地农户共同组建合作组织,走行业产销一体化道路,起到了示范当地、服务当地的作用。

    六、异域养殖企业要行业自律,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上海猪场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做到了行业自律,按照行业协会制定的质量安全行为规范,生产资料投入品严格管理,粪污净化治理,达到了产品安全卫生,环境质量和谐的要求;异域养殖企业要加强自律,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虚心接受指导,取得当地同行信任和理解。

    七、做好产品进沪的产销对接。

    猪价、肉价上涨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猪肉供应是一个民生问题,不容忽视,异域养殖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具有稳定上海猪肉供应的长远战略意义;推进异域养殖的目的是,产品要进入上海市场,我们的工作是要取得各方面的支持,积极做好产品的产销对接。

    1、上海产品质量认证部门会同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上海的质量标准,对异地猪场进行现场认证。

    2、建立猪肉产品进沪的绿色通道。

    3、上海在异域的养猪企业,以优质猪的肉产品取得上海肉类批发市场、超市大卖场、标准化菜场、猪肉销售商的共识,打造上海人养猪的放心肉品品牌。

    4、异域养殖企业要做大产业,延长产业链,走产加销一体,主动对接上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