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畜产品:走向精深加工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9-04
     畜禽养殖业产值实现50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6%;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380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30.4%;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030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28.1%;肉类人均占有量达115.7公斤,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禽蛋人均占有量37.11公斤,跻身全国前5名……回首去年的吉林牧业,重新解读一连串的精彩,让人振奋。

    近年来,该省牧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一个主导产业;畜产品加工业更成为整个牧业经济中的一大亮点,成为该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及巨大的发展潜力,为该省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壮大牧业经济,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离不开得天独厚的禀赋资源,这也是该省独具特色的自然优势。

    该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季寒冷漫长,全年全省平均气温2-6摄氏度,最低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这种气候条件已经成为牧业经济发展的独特资源。养殖的貂狐貉等毛皮动物,鹅、羊、兔等产绒动物,内在质量上乘,具有强势竞争力。近几年,裘皮、毛绒产业异军凸起,发展迅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倍受青睐。

    另外,该省中部松辽平原沃野千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也给牧业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该省耕地面积398.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2%。粮食产量稳定在275亿公斤以上,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居全国之首。可用作饲料的粮食达100亿余公斤,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农作物秸秆在3000万吨以上。生长在玉米带上的生猪、肉牛、肉鸡,已经成为吉林省牧业经济的主导,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经营程度,在全国居于领先位置。年饲养量50万头以上的养猪大县有12个,20万头以上的养牛大县有15个,年出栏肉鸡1000万只以上的养鸡大县有13个。

    依托这些优势,近几年来,该省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从龙头企业的数量上可以折射出来。截至今年上半年,该省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07家。其中,生猪加工企业272家,肉牛加工企业64家,肉羊加工企业49家,肉鸡加工企业66家,乳制品加工企业11家。总资产达到135.4亿元,实现产值88.3亿元,实现利税2.36亿元。

    依托资源,壮大产业,该省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牧业产业化新格局初步形成。如今,围绕猪、牛、羊、肉鸡、鹅、乳、鹿、兔、蜂、犬、草、狐貉貂和蛙,已形成了13条产业化龙型经济,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00余家。皓月公司、华正公司、广泽公司等一批省内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成长,金锣集团、双汇集团、雨润集团等国内畜产品加工业的龙头先后进入,畜产品、熟食制品和保健品开发,呈现出繁荣局面。

    该省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条,正在向精深延伸。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中,具有精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已达到54家,占规模加工企业总数的43.5%;全省105户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总资产达到130.82亿元,实现产值74.5亿元,实现利税3641万元,安排职工就业5.07万人。其产品逐步向熟食、方便食品、生物制药、美容保健、服装、皮革、蛋白饲料、有机肥料领域扩展。

    超前规划,未雨绸缪。为了实现该省牧业经济的大发展,省委、省政府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及时确立了优先发展畜牧业,推动管理、规模、产品、质量全面升级,实现三年跨上新台阶的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该省牧业经济发展确立了“6118行动计划”,即实施粮变肉、畜产品精深加工、乳业倍增、毛皮动物振兴、饲料兽药保障、动物卫生保护六大工程,实施100个饲养、加工大项目,实现畜产品加工业产值1000亿元,实现饲养业产值800亿元。届时,该省的畜产品加工业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吉林华正农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农民致富搭桥,先后投产的公主岭、农安集生猪屠宰、分割加工、生熟制品等为一体的300万头猪生产线,带动了万余农民养猪走上致富路,年转化玉米12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