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业发展应该如何做大做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8-08
     我国兔业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肉兔、长毛兔、獭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处于优势地位,小兔子为中国老百姓的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养兔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兔业经济相当脆弱,市场比较混乱,发展既不平衡,又不稳定。无论是技术的,生物的,还是经济和市场的任何因素,都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年来家兔商品及种兔的起伏波动,一些“知名企业”或“知名人士”的兴衰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那么,中国兔业的出路在哪儿?笔者认为,中国兔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

    产业化就是将家兔从生产到流通中的各个环节相互紧密连接,产前、产中和产后成龙配套,使生产有技术,供应有保证,加工有原料,产品有销路,商品有市场,使养兔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深深溶于社会,使养兔真正成为产业。

    产业化的重点在于龙头,经过养兔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国家兔产业化中的多个环节基本成熟,尤其是家兔生产中的技术关键基本解决,包括品种选育,饲料、疾病防治等。养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国内像样的龙头企业为数不多,尤其是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家还需要在实践中孕育和锻炼。

    产业化的关键和难点在于产品的深加工。任何产业的归宿在于最终产品进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或直接、间接为人类的生存服务。就家兔而言,其主产品是肉、皮、毛,目前多为初级加工产品;副产品的种类很多,增值潜力很大,而目前的加工基本是空白,深加工无从谈起。家兔的主、副产品深加工,需要技术含量,需要高科技人才,需要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在这些方面,我们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产业化需要大联合,家兔的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靠几个人是不行的,靠养兔界的技术专家是不行的,靠行政命令也是不行的。它需要学科间的交流,科研和生产的结合,企业家和农民的配合,资金与设备的注入;它需要东西交流,南北的合作,技术和经济的结合。目前亟需食品、医药、轻工、毛纺等行业的介入,需要政府的支持、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与协调;也需要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产业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充分体现。但有人认为,一个兔场,饲养几百只种兔,自己加工饲料,商品兔自己销售或自己搞小型加工厂,饲养的种兔向外销售,商品兔回收后加工。这就是产业化,这就是一条龙。其实,这是片面的理解,把兔业的产业化简单化和狭义化了。其实,目前任何的商品生产不是一个企业自身能一包天下的,一个企业的生产与社会生产密切相联。兔业的产业化是面对社会、全国,甚至全世界。也就是说,育种组织专门育种,饲料企业专门生产饲料,养殖场专门养殖,加工企业专门加工,销售企业专门从事市场运作,研究单位专门研究有关的技术和开发产品。各个环节之间以订单的形式结合,利益合理分配。因此,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产业化,才能使各企业的专业化程度更高,产品的档次更高,生产规模更大,效率和效益更高,从这个角度说,我国兔业产品化正处于初级阶段,孕育之中,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走。

    产业化急需行业协会。我国幅员辽阔,养兔遍布东西南北,兔业需要发展,人们需要沟通,需要交流,需要合作,需要联合。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希望寄托在养兔行业协会。

    产业化需要颗平常心。倒兔不是产业化,炒种不是产业化,产业化不是个别人的暴利和短期利益。产业化是中国兔业的出路,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