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涨价农民应多得好处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7-31
     肉价不断上涨,涨得人心惶惶。加上有些所谓的专家不时地抛出“高价猪肉还得吃上一年”的耸人听闻“高论”,让人们对肉价的敏感神经绷得越来越紧。

    放眼整个市场,猪肉之外的其他各类食品也都呈现出涨价趋势。有报道说,广州各类食品生产供应商近期都在谋划升价,以至于有超市经理说出了“如今什么不涨价才奇怪”的怪论。

    按常理,肉价等农副产品价格的高涨,对农民的益处最大。然而,实际数据显示却并不是这样。以广东省为例,统计显示,预计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80元,增长6.3%,增幅下降1.6个百分点。即便是扩展到全国似乎也好不到哪去。上半年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这样的增幅和增速,与上半年的食品价格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

    农产品市场价格节节上扬,农民收入的增幅却不升反降,也就是说农民没有从农产品的涨价中得到好处。这就奇怪了。猪肉价涨了,受益的不是猪农,那涨价的实惠落到哪里去了?农产品价涨了,农民的收入为什么没有跟着涨上去?

    回过头再看,“广州各类食品生产供应商谋划升价”其实已经透露出了涨价的信息。肉价乃至其他食品类产品价格的普涨,一定程度上讲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现象。因为成本高了,供求失衡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必定会导致消费终端价格的上升。因而,肉价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以说是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必然结果。可是由于农产品收益分配的不合理,价格上升带来的收益增加并没有真正体现在生产环节,落到农民头上,而是更多地流向流通环节。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农产品价格上涨中的两种不同上涨,一种是农民基于生产成本增加而导致的农产品收购价格的自然上涨,一种是生产供应商基于收购价格的上涨而谋划的升价。很显然,后一种涨价的幅度要远远大于前一种涨幅。所以,肉价的高涨没有像一般人想象的给猪农带来多大的利好,反倒是流通领域的经销商获取了其中大部分利润。

    也正是基于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继5月份亲自到陕西考察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情况后,7月25日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小小的猪肉让总理两次牵挂,并明确表示希望猪肉价格上涨所得到的好处大部分能够给农民。如何让农民从猪肉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中得到大部分好处?完全靠临时性“肉补”恐怕不足以保证,或许让农产品收益分配模式向农民倾斜最为根本。但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猪农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不论是信息的来源上,还是价格的联动上,他们都无法与供应商相比,怎么样改变农产品“流通为王”的收益分配,以创造一个合理的生产、分配模式,需要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进行改革。

    鉴于当前我国生猪生产的模式以农民家庭式散养为主,从民生的角度而言,肉价上涨的好处必须让农民共享。而从市场出发,肉价上涨让猪农受益,就会刺激他们养猪的积极性,从而投放到市场的猪肉就会更多,肉价就会相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所以于情于理,都应让农民从农产品上涨中得到实惠。否则这样的涨价只会让所有人继续心慌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