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上涨 农民为何观望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7-16

 --河南部分养猪农户心态调查

   今年5月份以来,全国各地猪肉价格持续上涨,而在养猪农户中却出现了“肉价上涨、农民观望”的现象,许多农民认为价格上涨并没有使自己赚到什么钱,同时担心肉价大涨过后会迎来大跌。为保护养猪农户的利益,有关专家建议,政府应当科学引导农民走生态养殖和规模养殖的道路。

   --担心大涨过后出现大跌

   记者近期在河南农村采访发现,肉价暴涨并没有让广大农民“乐开了怀”。正在养猪的农户表示,肉价上涨带来的利润很大一部分被饲料成本上升抵掉了,因此并没有赚什么钱;准备养猪的农户担心肉价大涨过后会迎来大跌,市场风险太大,不敢轻易进入。一时间,养还是不养、多养还是少养,成了令很多农民两难的选择。

   今年以来,河南省以生猪及其产品为代表的主要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尤其是5月份以后,上涨幅度加大,涨价频次提高。河南省畜牧局5月份第3周的价格周报显示,全省35个基点平均活猪价格为11.07元/公斤,去骨带皮猪肉16.48元/公斤,比2月份第2周分别上涨6.44%和5.37%,比4月份同期分别上涨23.14%和16.8%。而记者采访获知,目前毛猪收购价格已达6.7元/斤。

   河南省中牟县官渡镇马庄桥村是一个养猪专业村,村民李二江现存栏生猪400多头。谈起眼前的行情,李二江显得有些兴奋,“目前的毛猪价格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虽然1997年有过一次类似的上涨,但时间没有持续这么长。”李二江向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靠养猪赚了约10万块钱,只要下半年的行情不低于5.5元/斤,全年就能保证25万元的养猪收入。“其实当一头猪的利润达到300元以上的时候,基本上就算是暴利了。”

   和李二江一样,不少养猪户都认为今年确实是个“好年景”。荥阳市养猪户苏新民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即使一般的散养户每养一头猪也能挣上两三百块钱,对于自繁自养的农户来说,赚的钱还要多,这样的养猪收入在以前几乎不敢想象。

   进一步调查后记者发现,对于肉价上涨,养猪户并非只是一味地认为较好或持简单欢迎态度,多数养猪农民可谓喜忧参半。一些农民更是直言,肉价这样的上涨势头,让人心里不踏实。兰考县某养猪协会秘书长王洪伟告诉记者,现在肉价上涨,农民收入增加了,大家肯定欢迎,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大的顾虑:这样的行情能持续多长时间?

    认为养猪已经进入“暴利期”的李二江也表示,不会因为眼前的行情而扩大饲养规模。他解释说,如果现在购买仔猪,3个月以后才能出栏,可谁又能保证今天的行情能持续到那个时候?另外,如果大家都认准了现在的好行情,一哄而上扩大养猪规模,势必造成生猪供应过量,集中出栏的结果肯定是价格大跌。

   养了20多年猪的苏新民则直言,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猪市行情大涨过后几乎肯定要迎来一次大跌,这就像是一个摆脱不了的怪圈。

    --养猪到底挣不挣钱

    正是抱着上述想法,许多农民对于养不养猪采取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一些正在养猪的农民也对扩大饲养规模保持谨慎。其实“肉价上涨、农民观望”的现象不光在河南存在,在其他一些养猪大省也颇具代表性。此前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披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价格飙升的情况下,农民特别是生猪养殖大户养猪的积极性并不高,价格的拉动作用并不特别明显。

    综合河南省畜牧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的分析,导致此次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饲料涨价抬高养殖成本、疫情频发使猪源减少、比较效益降低制约农户养殖热情等。根据记者的调查,实际上这也正是当前不少农民对养猪持观望态度的原因。面对越来越“摸不准”的市场和复杂繁多的疫病,一些农民直言:养猪不赚钱。

   河南省畜牧局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份第3周玉米价格每公斤达到1.6元,比4月份同期上涨8.84%,比去年同期上涨26.7%。据此测算,仅此一项出栏一头猪成本就增加40-50元。除此之外,饲养成本的提高还表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方面。随着大量农民外出进城务工,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减少,规模养殖场饲养员工资开始提高。同时,随着外出打工收入的增多,养猪挣钱的比较效益也逐渐下降。

   和成本升高相比,多数养猪农户最头疼的是越来越难对付的疫病。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当前一头肉猪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共需要注射十多种疫苗,其中有的疫苗要多次注射。河南新大牧业有限公司副经理谢有福表示,由于条件所限,小规模养殖场或散养户必须联系外面的专家开展防疫,但他们常常是不出问题不联系,出了问题联系又晚了。基于上述原因,不少业内人士把此次涨价看成市场对养猪农民的一种回报。

   一些养猪户更是表示,行情好的时候赚钱的是少数人,行情不好的时候赔钱的是多数人。养猪户李永建解释说,一头猪在喂养初期肉料比能达到1︰2,一旦长到200斤以后,肉料比就降到1︰4,这时喂得时间越长赔得越多。

    --规模化养殖是出路所在

    分析人士指出,造成此番猪肉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猪源减少、市场供不应求。对此,谢有福表示,从畜牧业的自身特点及国际发展趋势来看,生态养殖和规模养殖是发展方向。“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管理防疫都跟上去了,成本也降下来了,这样行情好的时候赚钱不说,即使行情不好的时候,养殖户也能坚持,有利于整个市场的稳定。”

    记者的采访也印证了谢有福的观点。据了解,中牟县官渡镇马庄桥村在1997年前后正式成为养猪专业村,2004年前后该村养猪规模达到历史最高峰。但经过2005年行情低迷的打击后,小规模的饲养户基本都退出了,剩下来的养殖户存栏生猪大多在100头以上。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针对漯河、郑州、商丘等地的调查也显示,由于比较效益下降等多种原因,一些农民正逐渐退出散养。按照许昌市的估算,现在每100户农民中只有2-3个农户养猪。

    事实上,规模养殖、集约化养殖也是多年来相关政府部门所提倡和引导的方向。从2002年起,河南省在畜牧行业启动了“三退三进”项目,即所有养殖户要“退出村庄、退出庭院、退出散养,进入小区、进入规模养殖、进入市场循环”。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该省生猪养殖小区达到1912个,规模养猪场户21.4万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比2002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

    河南省畜牧局办公室主任王全周认为,解决生猪乃至其他畜禽的供需矛盾,需要“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相结合”。单就政府部门而言,首先是要做好市场监管,其次重在提供服务,尽快建立畜禽产品价格的预警预报机制,及时搜集整理和发布市场信息,科学引导广大养殖场户发展生产,还应探索建立畜牧业的市场和疫情风险补偿机制,保护种畜禽生产能力和养殖场户的利益。

    王全周还特别提醒,政府的政策千万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要力争做到既保证猪肉供应充足,又让养猪农民有利可图,避免陷入“肉贵伤市民,猪贱伤农民”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