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玉米市场后市上涨空间有限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6-13
     提示:由于去年猪价过低,今年国内生猪养殖业多以观望为主,这使得国内饲料需求短期内无法批量恢复。根据猪的生长周期,预计下半年国内饲料行业需求将会有所增加。而后期能直接影响玉米市场的,则是养殖业何时恢复元气,以及饲料企业的需求何时能够真正恢复。与此同时,饲料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开始关注期货,并已有企业尝试参与套期保值规避风险,这也将是饲料企业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5月份,由于农民手中玉米存量不多,收购主体增多,供应偏紧,国内玉米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上涨,尤其是东北主产区涨势最为迅猛。记者从大连商品交易所有关负责人处获悉,近日,中国玉米网与大商所部分会员单位联合对国内饲料行业进行了考察。此次考察辐射华北、黄淮、华东、华南几大饲料主产区和主销区,走访了饲料工业协会等行业权威部门,并深入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调研,以期对国内饲料行业发展情况及后期原料采购形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生猪存栏下降饲料总产增加有限大商所有关人士表示,由于生猪产量目前难以预测,关于饲料实际产量问题,各机构分歧较大。根据全国饲料工业统计报表汇总结果,去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量达1.11亿吨,处于近3年来最低,其中猪饲料同比下降5.5%。今年第一季度,我国饲料产量约为2100多万吨,同比相对有所增长。

    中国玉米网分析师温娜表示,通过调研,她认为饲料产量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根据走访企业提供的数据,个体养殖户的生猪存栏量较少,即使现在开始补栏,按照生猪的生长周期,市场恢复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使得国内饲料需求短期内无法批量恢复。她指出,今年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母猪存栏量的恢复情况,假如母猪存栏量能够趋向于2005年的形势进行恢复,那么今年下半年及2008年的生猪存栏将会出现大幅增长,饲料需求也会有所恢复。

    北京正大集团总裁于晓光表示,饲料行业基本依托养殖行业的发展而发展,现阶段养殖业和饲料业主要集中在关内地区;家禽养殖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和江苏,占全国养殖总量的50%以上;生猪养殖集中在四川、湖南、河南、山东和河北,占全国的40%以上。目前,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内生猪养殖业多以观望为主,因此存栏下降,造成猪价上涨,根据猪的生长周期,预计下半年国内饲料行业需求将有所恢复。

    原料采购态度谨慎市场需求仍未启动近一段时间,国内各地玉米价格均呈现上涨态势,但是从销区的情况来看,此轮上涨并非受需求拉动。从山东、广东、福建、上海等地的市场情况来看,现禽类需求已经有所恢复,但猪的存栏率较去年大幅降低,导致玉米需求总体增幅不大。而且饲料企业库存均在一个月左右,处于正常水平,应该说比较充裕。现国内原料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国内玉米库存下降且近期发运较少,玉米价格受到支撑。不过,较低的存栏情况刺激猪价持续上涨,养殖利润增加后,后期补栏数量将缓慢回升。据走访的企业预计,下半年,国内养殖业将逐渐恢复元气,市场需求将逐渐好转,国内饲料行业需求将会启动。

    路易-达孚北京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贸易部的杨成宗认为,近年来养殖业对市场的防范意识已相对增强,后期能直接影响玉米市场的,则是养殖业何时恢复元气,以及饲料企业的需求何时能够真正恢复。

    替代原料价格低迷限制玉米上涨空间上海东方希望集团原料处处长陈先生介绍,目前华东地区小麦收购价格在1500元/吨左右,对一些企业来说,小麦替代有着一定的优势,这也抑制了玉米价格的上涨空间。

    关于后期原料采购形势,据陈处长分析,目前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尚有余粮,东北产区玉米库存也比较充足,后期玉米原料价格上涨空间有限。虽然短期内国内饲料、养殖企业依然维持弱势,但预计第二季度后期养殖业将开始逐渐恢复,届时国内需求将有所增加。

    中国玉米网有关人士表示,虽然多数饲料企业对后期市场表示出乐观态度,但并不认为玉米价格会出现去年一样的大幅度上涨行情。一方面,玉米经过去年年末至今的大幅上涨之后,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如果继续上升将会影响到饲料、生猪、家禽等相关产业的价格,国家可能会出台政策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如果玉米价格上扬,很多企业将会采取其他原料进行替代。去年我国小麦大丰收,库存压力较大,同时新季小麦即将上市,小麦价格将稳中趋弱,从市场比价关系来看,小麦的替代作用开始逐渐显现,目前在广东地区已经出现了小麦、木薯、菜籽粕等产品的替代,这些替代品种将限制玉米的上涨空间。

    据饲料工业协会的孙经理介绍,近年来,国内饲料业连受重创,约有5000家中小型饲料企业已停产。不过,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国内饲料结构正在发生改变,饲料企业采用科学养殖、科学配方,正在向集团化养殖方向发展。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变得越来越微薄,很多企业开始关注期货,并已有企业开始尝试参与套期保值,以规避风险、控制成本,从而锁定利润空间。很多大企业的负责人表示,这也将是未来饲料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