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息——严厉而温和的调控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3-19
     从3月18日起,中国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在现行基础上上调0.2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央行开始动用利率杠杆,来实现对货币市场流动性的调节。

    与此前的多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加息是一种更为严厉的调控手段,而0.27个百分点的加息幅度,又无疑是温和的。

    在这种严厉和温和的背后,人们看到了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决心,以及在宏观调控技术方面表现出的日趋成熟。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经济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温家宝解释说,所谓不稳定,就是投资增长率过高,信贷投放过多,货币流动性过大,外贸和国际收支顺差过高。

    “温总理的表态,已经令许多敏感的人意识到,加息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财经观察家侯宁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息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之所以选择在周末宣布这一消息,是考虑到要给市场各方一个消化的时间。”

    上海财经大学证券研究中心主任金德环教授认为,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未能对总体情况有所改善的背景下,央行动用利率杠杆是一种“合适的”的调控手段。

    “和前两次一样,此次加息的幅度也是0.27个百分点,这样的调控节奏是平稳的、逐步的,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不会太大。”金德环说。

    经济学家们同时表示,加息对抑制经济过热、紧缩过剩流动性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与实质性抑制货币流动过剩相比,这一政策的效果恐怕会更多地体现在心理上。”金德环说。

    侯宁认为,此次加息明显是中央下决心抑制经济过热的一个信号,观察结果,如果加息依旧被轻易对冲,那么再次加息或提高准备金率的措施依然会继续出台。

    不过,经济学家们同时表示,就加息而言,中国人民银行面临的问题,与其他国家的央行相比要复杂得多。有专家认为,加息虽然有利于给经济减压,但是也会给居民消费需求扩大、调整融资结构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而且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存贷差额,并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专家彭兴韵认为,加息与否,除了要考虑物价指数和信贷增长的变化,还不得不顾及它与汇率水平之间的关系。换言之,中国的利率政策变化,还要考虑它对国际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

    “在目前的汇率机制与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还要考虑加息对国际收支平衡的不利影响,以及它对国内流动性的进一步扩张效应。例如,加息的结果对投机资本投资于人民币资产可能更有吸引力,从而加剧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和流动性扩张。”彭兴韵说,这正是牵制中国利率政策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彭兴韵表示,宏观经济状况会要求央行采取加息的策略,但在2007年的加息幅度总体上不会太大,加息的次数也不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