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开始“影响”中国水资源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2-13
    从水污染到烟雾弥漫的空气,中国面临着非常紧迫的环境问题,以至于一个更长期的问题——全球变暖的影响——往往得不到广泛关注。

    这个问题正渐渐变得更为突出,因为中国可能将发表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表明,气温升高会减少水供应,对农业造成严重损害,而这正是中国最敏感的两个话题。

    去年底,中国官方报纸选登了此项政府调查的部分内容,调查针对的是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的后果,该项调查定于今年全文刊发。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Mi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的一份声明称,气温不断升高将进一步加剧中国北方持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引发“极端气候事件”。

    国家气候中心(NCC)副主任罗勇在中国科学院(CAS)下属报纸《科学时报》(ScienceTimes)上指出:“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最为直接。”

    针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报告全文可能会引发更广泛的争论。中国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仅次于美国。

    尽管中国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并支持联合国主持谈判的《京都议定书》(Kyototreaty),但政府官员一般都表示,减少碳排放的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身上。《京都议定书》条款目前对中国豁免。

    然而,中国的政界人士已经在努力解决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北方。污染和过度使用地表水资源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

    香港经纪商里昂证券(CLSA)的一份报告表明,中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现在是沙漠,这给残存的耕地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北京和上海人均可用淡水比以色列和约旦还少。

    食品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关键战略目标。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把提高农村收入列为工作重点。

    过去,对于气温升高对农业、特别是生产大量粮食的中国北方农业的不利影响,中国科学家一直没有确定看法。

    中国气象局(CMA)首席研究员任国玉去年提出,气温升高使中国东北的农业避免了严寒和干旱。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严寒和干旱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其他科学家提出,降雨增加带来的益处可能会超过气温升高的其它代价。然而,据中国媒体报道,官方的评估不会这么乐观。罗勇指出,由于气候变化,从2030年起,中国粮食产量每年可能会下降10%。气候变化还将减少可用水量,扩大病虫害的影响范围。这份报告还警告,中国南方可能会出现更频繁的洪水和山体滑坡。

    中国科学家昨日就气温升高对青藏高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警告。青藏高原常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研究员徐祥德指出,气候变暖可能会改变流入长江和黄河的水量。这两条江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他表示,青藏高原上方水蒸汽量的改变可能会引发中国其它地方出现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