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几点认识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2-12
    

    中国食品添加剂产业,正以每年产值增长20%的速度发展,也以每年新增近80个品种的速度,成为食品工业中不容忽视的后起之秀。

    一、要科学、全面地认识和评价食品添加剂安全性

    要还食品添加剂一个公道说法,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

    1.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是食品工业现代化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

    2.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有严格的把关审批程序 。

    3.滥用食品添加剂是不安全的。

    4.使用化工原料冒充食品添加剂危害无穷。

    二、败坏食品添加剂声誉的主要原因

    1.滥称食品添加剂,使用化工原料冒充食品添加剂。如部分媒体和非专业人士把一些不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说成是食品添加剂,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滥竽充数。

    2.食品添加剂行业内的不法厂家自毁长城。近几年,食品添加剂企业盲目上马、一哄而上的现象依然严重,同行业企业很多,技术条件参差不齐,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稳定,造成食品添加剂行业总体信誉度较差的局面。

    3.食品加工企业超出国家允许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一些食品企业不按规定去使用食品添加剂,由于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不了解,误认为食品添加剂可以运用于任何食品中,从而造成了食品的质量问题。按国家标准要求,罐头产品中不得检出甜味剂、防腐剂。但有的罐头被检出合成甜味剂,占产品总数的49%。有的罐头糖水配料中的合成甜味剂环已基氨基磺酸钠严重影响了感官口味,含量8.74克/公斤。糖水桂圆罐头使用合成甜味剂环已基氨基磺酸钠含量10.99克/公斤。

    4.超量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保质期长、食品色泽好的目的,超标加入食品添加剂,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危害。特别是防腐剂、抗氧化剂、面粉处理剂、高倍甜味剂和部分合成色素超标使用问题比较严重。如根据国家标准,泡菜加工过程中,防腐剂苯甲酸钠的用量不得超过万分之五,但有的厂家使用量却超标了五倍,每次加0.3%。亚硝酸钠的用量超过国家标准4倍之多。面粉漂白剂过氧化苯甲酸超标十几倍。水果罐头产品中过量添加防腐剂、糖精钠。色素包裹蜜饯等。

    5.滥用食品添加剂。一些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不按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添加剂。有关部门在开展专项整治中,共抽查食品企业1174家,其中三成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这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数据。在加工食品时,为了使食品看上去色泽鲜艳、外观亮丽,能长时间保鲜和保存,便违规加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或以次充好,用低档次人工合成的劣质添加剂冒充天然品,用工业级添加剂冒充食品级添加剂。

    6.使用方法不科学。由于相当一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力量薄弱,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往往造成使用了食品添加剂后食品质量反而下降,或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把山梨酸钾应用于豆浆中,就是使用方法错误。

    7.食品添加剂的标识异常混乱。首先,大部分国内企业生产的食品,标注基本上只有产品主要成分,几乎没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及含量,而国外大部分产品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标注则非常详细。其次,大企业生产的食品成分标注比小企业详细,几乎所有小企业生产的食品以及超市简易包装的散装食品,一般只写主要成分,对食品添加剂不作任何标注。再次,许多食品生产厂家为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故弄玄虚,竞相在广告或标签的醒目处印上“本产品绝对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之类来标榜自己的产品安全无害。这无疑给消费者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专家智囊团解释安全

    专门提高食品安全工作决策水平的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已于日前宣布成立,今后广东省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权威解释和新增了一道“保护锁”。

    新成立的专家委员会目前共有27名专家,其中13名来自大专院校和研究所,14名来自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下属的监督执法机构和质量检测、认证机构,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专家委员会的设置,参照国际通用的食品安全专业分类设置的形式,结合我省食品安全工作的实际,下设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食品营养、食源性疾病控制、食品检测与评价等7个专业委员会。

    根据《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是了解、掌握国内外食品安全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时向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提供信息和工作建议;二是参与研究、制订本省食品安全发展战略和规划,参与起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三是提出制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建议,并参与研究、制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四是参与制订本省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五是为政府预防和控制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此外,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以及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专家应及时对有关食品安全状况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估,引导科学消费,平息消费者的恐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