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农业投资策略分析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1-30
    《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于12月15日正式发布。这是农业部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继发布《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之后,编制的又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

    该《规划》在阐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思路方面,该《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的政策精粹一脉相承,但该《规划》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该《规划》根据我国不同区域主产优势的不同,以及对全国粮食安全影响作用的不同,在原有“主产区”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与创新,首次正式提出了“功能区”的详细划分思想,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并对各区的功能定位与主攻方向进行了总体描述。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保持逐年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消除城乡差距已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条件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各种资源有希望更多地投向农业和农村领域。八个“一号文件”要求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十一五规划”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新农村建设”加快,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农业类上市公司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中,受益的上市公司中棉花、水产品、柑橘、肉牛行业的上市公司是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而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利用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利于它们获取优质稳定的原料资源,带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合作共赢。

    我国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它们符合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双重特征,将带动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转化,提升农业附加值,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粮食价格上涨过程中,农业类上市公司将间接受益。其中北大荒作为国内种植业的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后,可以在下一年度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协议时适当提高协议价格,从而获益。从事玉米种子产业的华冠科技、登海种业等,也将受益于玉米需求上升带来的种子需求增长。饲料行业原料的大幅涨价将大大推动饲料行业的整合,新希望和通威股份将受益。

    城乡居民收入及增长率

    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条件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各种资源有希望更多地投向农业和农村领域。

    八个“一号文件”要求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十一五规划”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未来“新农村建设”加快,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农业类上市公司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中,受益的上市公司中棉花、水产品、柑橘、肉牛行业的上市公司是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而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利用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产品区域布局有利于它们获取优质稳定的原料资源,带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合作共赢。

    我国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它们符合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双重特征,将带动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转化,提升农业附加值,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粮食价格上涨过程中,农业类上市公司将间接受益。其中北大荒作为国内种植业的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后,可以在下一年度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协议时适当提高协议价格,从而获益。从事玉米种子产业的华冠科技、登海种业等,也将受益于玉米需求上升带来的种子需求增长。饲料行业原料的大幅涨价将大大推动饲料行业的整合,新希望和通威股份将受益。

    一、国家不断推出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农村发展滞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不断推出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保证农业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共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从1953年开始到1983年取消统购统销政策,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农民对工业化的贡献超过6000亿元,为推进国家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没有改变,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同时,虽然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保持逐年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84年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比例1.84:1,1994年是2.86:1,到2006年第三季度达到3.18:1,而考虑到城市居民的所享受的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福利、补贴等,我国城乡收入的实际比例将超过4:1甚至达到6:1,为全世界最高水平,消除城乡差距已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阐明,“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央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三农”工作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12.4%,全国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条件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各种资源有希望更多地投向农业和农村领域。

    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5年发布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而2004年以来,中央为指导农业、农村工作也连续3年发出“一号文件”对农业发展进行支持,农业问题再度引起各方的关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从8个方面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3、“十一五”规划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具体要求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了《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其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取消了原先3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70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还取消了各种不合理收费,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实行城乡统筹,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尤其要在“多予”上下功夫。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新农村建设”加快,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农业类上市公司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农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更详细的发展目标

    根据“十一五”规划的部署,农业部2006年8月3日发布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根据规划,“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努力完成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三大基本任务。“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努力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平稳增长,粮食年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5亿吨左右;农民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规划提出,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农业加快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从数量和质量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方面,规划确定要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加快推广农业节本增效品种和技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开辟农村内部就业和增收领域;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就业技能和本领,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和增收渠道。

    规划还提出,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农村道路、电力、沼气、人畜饮水、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快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二、优势产业区和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值得关注

    1、农业优势产业区内的公司值得关注

    中国农业发展的最大成功是“发明”了“包产到户”的农业发展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彻底解决了粮食短缺和“温饱”问题;但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最大问题也出在“包产到户”的农业发展组织形式上,因为“土地的分割”给农业产业化经营构筑了一道无形的障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由于分散化的经营阻碍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而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农业“十一五”规划强调要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化。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产业带内,选建一批生产规模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种植、养殖和农机大户,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专用原料基地,改善生产、加工、信息、市场等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各国情况来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些有竞争力和国际知名的产业带,如其玉米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45%,小麦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50%,大豆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60%。法国形成了世界知名的葡萄优势产区。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率先走向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区域化特征将日益明显。

    2003年,农业部制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加快我国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推动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优先培育11种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形成35个具有鲜明特色、世界知名的优势产业带区,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目前我国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等9大产业带初步形成,2005年集中度分别达到86%、92.3%、62.1%和53.2%;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等3大棉区的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7.5%和98.4%;长江流域油菜在全国已占绝对优势,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5%左右;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等2大苹果产业带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7.8%和88.7%;甘蔗、柑桔、生猪、肉牛、奶牛和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集中度也明显提高。“十一五”时期,为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部将每年选择8个左右的产业带进行重点建设,力图通过5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产业带的建设任务,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向纵深发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结构雷同的问题,发挥各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格局,也有利于打破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参与竞争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中,受益的上市公司中棉花、水产品、柑橘、肉牛行业的上市公司是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而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利用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利于它们获取优质稳定的原料资源,带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合作共赢。

    2、龙头企业——主产区的“产业化+工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要带动力量。“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135725个,比2004年增长19.1%。各类产业化组织共带动农户8726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5.2%,农民从中增收总数达1166亿元。全国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1万家,其中国家级的龙头企业58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750多家,带动农户8726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5.2%,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比普通农户每户年平均增收1300多元。我国分3批公布了农业产业化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以发挥它们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等具有关键的作用。2005年我国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万多家,完成产值达到4.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

    根据我国“十一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在结构调整和产业不断升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加工能耗显著降低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2%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1.5:1。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符合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双重特征,将带动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转化,提升农业附加值,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到“十一五”末,农产品加工业具体目标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40%以上;60%左右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ISO、HACCP体系认证;培育一大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和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一大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工地;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此过程中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农业产业化农业类龙头公司

    三、粮食价格上涨,上市公司间接受益

    从今年8月中旬到11月底,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价格上涨80%,小麦期货价格上涨45%,大豆期货价格上涨25%,其中,玉米、小麦的期货价格已创出10年来的新高。11月7日开始国内玉米、大豆、小麦期货价格也表现出明显的补涨行情。“民以食为天”,粮食在食品中所占比重近1/4,粮食价格的波动与人民生活有直接的影响。2004年,全年粮价上涨35.5%,导致饲料价格大幅上涨20.1%,养殖成本上扬拉动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5%、蛋价格上涨22.6%、水产品价格上涨11.6%,共同拉动食品类价格的大幅上涨11.1%,最终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9%,引发全国性的通货膨胀苗头。2005年,全年粮价在上年高位上下降2.0%,饲料价格经一定时滞后,其涨幅快速回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2%、蛋价格上涨7.4%、水产品价格上涨6%,涨幅分别回落21.8、15.2、5.6个百分点,为食品类涨幅大幅回落至3.0%创造了条件,也导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仅为1.3%,使通货膨胀势头迅速得以遏制。

    今年前三季度,在粮价平稳略涨带动下,饲料价格下降1.8%。养殖成本的下降,使肉禽及其制品、蛋价格分别下降8.1%、8.9%,为食品类价格涨幅的回落创造了条件。前三季度食品类价格仅上涨1.7%,涨幅比2004年、2005年分别回落9.4和1.3个百分点。11月开始的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难免导致食品类价格上涨,从而引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此次上涨主要由玉米价格上涨引发,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玉米也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领头羊。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产量下降和工业消耗引发的需求急剧上升。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其农业部11月预计06/07年度玉米产量为2.7293亿吨,比上月预计数调减407万吨,期末库存数为2739万吨,比上月调减153万吨。而国际谷物理事会也调低了全球06/07年度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值调低了770万吨,仅为6.903亿吨。同时预计,全球消费量预计为7.22亿吨,只比上月调低了200万吨,产量明显小于需求。国际玉米燃料乙醇业发展迅猛,对玉米原料的需求非常旺盛。美国2005年燃料乙醇的产量为43亿加仑,玉米原料消耗量为3600万吨。2006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预计将达到49亿加仑,玉米原料消耗量为4200万吨。美国在建年产1亿加仑的乙醇工厂将达到10个,预计美国07/08年度乙醇行业的玉米用量将达到7750万吨,比06/07年度的预期用量高出约2300万吨,因此拉动了国际玉米的需求。中国的玉米燃料乙醇业近年也快速发展,2003年全国燃料乙醇产量只有7万吨,2004年达到20万吨,在扩大试点后的2005年达到75万吨,预计2006年将超过110万吨。而“十一五”期间我国乙醇汽油的使用将从“十五”期间的9个省市试点转为除西藏、青海、宁夏、山西、甘肃外的全国地区推广,预计“十一五”末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将达到500万吨。国内初期建立燃料乙醇工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化国内库存的陈化粮。但近年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危机,导致玉米燃料乙醇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陈化粮消耗殆尽,乙醇企业提高玉米收购价格抢购新上市玉米成为当前玉米价格高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玉米价格高涨影响了其他农产品市场,呈现普遍上扬的格局。但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直接从事种植业的公司很少,直接受益公司有限。北大荒作为国内种植业的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后,可以在下一年度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协议时适当提高协议价格,从而获益。从事玉米种子产业的华冠科技、登海种业等,也将受益于玉米需求上升带来的种子需求增长。

    饲料行业原料的大幅涨价将大大推动饲料企业的行业创新,并促使部分投资退出饲料行业,加快饲料业内的企业购并,使行业集中度得以提高,从而推动中国饲料业的整体进步与产业整合。同时,集团化的饲料企业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有效降低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从而促进中国饲料业企业集团的成长,饲料行业的新希望和通威股份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