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湖北分公司负责人就粮食价格问题答记者问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1-05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粮油市场发生较大波动,一些粮食品种、部分地区的粮食价格出现上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家已采取措施,使价格得到控制。如何认识最近的粮价上涨,湖北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储粮湖北分公司赖睦副总经理。

  中储粮湖北分公司负责人就市场粮食价格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记者:去年10月份以来,一些粮食品种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应如何看待这次粮食涨价?

  赖睦:粮食价格上涨先是反映在国际粮食市场,原因是全球粮食产量已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有的国家减产幅度很大,所产生的供需缺口要靠往年的库存来弥补,从而拉动了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上涨。我国粮食价格上涨虽然受到国际粮食市场的一定影响,但根本原因和性质却完全不同。我国连续三年粮食增产,2006年粮食产量达到9800亿斤,供求总量平衡,库存十分充裕,不存在粮食短缺问题。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收入少,种粮积极性低。全国粮食产量在1998年达到5123亿公斤的历史最高点后,连续五年下降,2003年只有4307亿公斤,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粮食播种面积由1998年的17.07亿亩减至2003年的14.91亿亩。由于连续减产,供需缺口不断扩大,2003年新粮上市价格急剧波动,每市斤稻谷价格由0.54元陡涨到0.80元。为了维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04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抓好粮食生产做好粮食市场供应工作的紧急通知》,出台了包括“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如: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减免农业税,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通知》明确:从当年新粮上市起,在早籼稻市场价格低于每公斤1.4元时,由国家指定粮食企业按每公斤1.4元托市收购;高于上述价格时,按实际市场价格收购。对中晚稻和秋季播种的冬小麦,另行发布最低收购价格。中央的政策措施出台后,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市场短缺的粮食品种生产,收到了明显的成效,2004年当年早稻播种面积就比上年增加约800万亩。当时,由于我国稻谷连续几年减产,库存下降,供需缺口较大。2004年6月下旬早籼稻集贸市场平均成交价虽然比4月上旬回落3.1分,每市斤仍有0.78元。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虽然制定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因为市场价格仍处于高位,预案没有启动。中晚稻的情况也一样。2004年,全国粮食增产388亿公斤,增长量创下历史新高,使供需缺口有所缩小,秋粮上市后,粮食市场价格开始回落。2005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在早籼稻和中晚稻新粮上市时,稻谷主产省的市场价格普遍低于国家发布的最低收购价,经粮食主产省人民政府研究并报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储粮总公司批准,湖北等五省先后启动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6年,河南、湖北等六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湖北、江西等四省启动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两年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粮食620亿公斤,湖北两年收了近80亿公斤。国家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措施,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通过最低收购价的方式收购粮食,维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粮食价格也出现恢复性上涨。按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普通中晚籼稻标准品每市斤0.72元,这个价格与1996年、1997年、1998年国家制定的粮食保护价的收购价格基本持平,仍低于2003年稻谷市场收购价。因此,对这次粮食市场价格恢复性的上涨,社会各方面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记者: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已经两年,怎样看这个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赖睦:国家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一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二是促进粮食生产,三是维护粮食价格稳定,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项政策已写入了国务院颁发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之中。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十分明显。两年来,湖北中储粮系统在湖北承担了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的任务,从政策落实的效果来看,极大地减轻了地方政府财政的压力,地方粮食收储企业效益也有所回升。更重要的是,种粮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证。保守一点估计,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两年,湖北种粮农民直接增收就在10亿元以上。如果这两年不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农民失去的可能远不止这多。同时,湖北粮食生产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国家粮食库存也得到了补充。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过程中,我们听到很多农民和地方政府的反映,新闻媒体也作过报道,广大农民和地方政府普遍拥护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希望这项政策延续下去,不要变。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07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因为这项政策顺民心、得民意。

  记者:目前社会上对粮食价格上涨反应比较强烈,有些粮食加工企业和专家学者也发表了一些议论,说中储粮系统在执行最低收购价当中得到的利益很多,所以收的数量才多,是这样的吗?

  赖睦:这是对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具体内容了解得不够出现的误解,也有的是加工企业不能再用低价从农民手中获得原粮所产生的反应。我分几个方面说说这个问题。第一,2006年的三个预案都见了报,看过预案就会知道,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在重点粮食品种价格下跌过多时,指定中储粮系统和地方储备粮企业按最低收购价在粮食主产地入市收购,减少市场流通量,稳定粮食市场价格,避免粮价下滑,“谷贱伤农”,业内称之为“托市收购”。也就是说,中储粮系统只是在粮食市场价格低时,按国家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如果其他粮食企业能按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中储粮是收不到最低收购价粮食的。中储粮是国家调控市场的工具,是别人不收才托市收购,收购的数量多少取决于市场的价格情况。第二,最低收购价粮食是国家委托中储粮收购并临时储存的粮食,是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粮源保证。为保证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中央财政要负担收购贷款利息、收购费用(每市斤2.5分)、保管费用(每市斤3.5分),三项加起来,每斤最低收购价粮食所支付的利息费用超过了0.1元。最低收购价粮食的销售由国家按顺价销售的原则,在粮食批发市场或网上竞价进行,公开透明,销售收入单独核算,盈利上缴中央财政,亏损由中央财政负担。即便现在在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每斤加价3分钱拍卖销售,中央财政仍要进行补贴,无盈利可言。第三,中储粮系统作为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具体负责组织委托收购库点进行收购,对粮食的数量、质量进行监管,保证储存安全,销售时组织出库。由于中储粮直属企业不多,在湖北只有八家直属库,仓容也极为有限,因此湖北参加收购和储存最低收购价粮食的地方企业库点有3000余个。中央财政拨付的利息和保管费用,中储粮必须及时足额拨付到地方粮食收储库点。如果说中储粮系统得到了什么利益,那就是中储粮在执行国家粮食政策中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认可,国务院领导同志也肯定中储粮是粮食调控体系中调得动、用得上的主力军和最可靠的力量,这些就是我们最大的收益。

  记者:国家对目前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采取一些什么措施?

  赖睦:粮食安全、粮食生产是国家的大事。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稳定的基础,是中央一直高度关心重视的大事。前面已讲了,目前粮价是恢复性上涨,社会各方面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国家已具有充裕的粮食库存和市场调控能力。国家已注意到粮食涨价方面的一些情况,一是虽然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但粮食价格的上涨对困难群众的生活仍会有一些影响。国务院领导在去年12月12日专门考察北京市粮食市场,看望部分困难群众,对做好粮油供应,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出通知作了安排和部署。二是国家有关部门正根据市场粮食价格和供应情况,完善最低收购价粮食销售办法,加快粮食销售,满足市场需要,维护粮食价格稳定。三是国家对粮食价格的调控会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价格过高,消费者难以承受,价格过低,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因此,国家要把粮食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同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调节功能,逐步形成“市场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的机制。

  记者:请具体谈一下最低收购价粮食的销售好吗?

  赖睦:最低收购价粮食的销售问题在执行预案中就作了原则规定。最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又印发了《国家临时储存粮食销售办法》(发改经贸[2006]2700号),进一步明确了销售的政策以及方式、方法、步骤和国家有关部门在销售中的工作分工。从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性质来说,粮权属于国家,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动用。在销售方式上,由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粮食批发市场、交易细则、拍卖的时间及数量,中央财政按顺价原则并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及市场供求情况确定销售底价,中储粮负责提供交易的标的,作为卖方代表与买方签订成交合同,配合做好销售工作。总的来讲,最低收购价粮食的销售既要充分发挥调节市场的作用,保持市场粮价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又要公开透明、方便购买、管理规范。同时,还要避免拍卖标价过低,出现“转圈粮”,损害国家和农民的利益。2006年国家通过粮食批发市场进行了30多次竞价销售,最近几次的成交率在70-80%之间,对缓解市场供求紧张状况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不少参与竞价销售的企业反映拍卖点少、购粮不方便,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用粮批量较小,竞买成本较高,仍然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说,可以考虑存储库点多而散、小批量用粮户较多的实际,在竞价销售,控制销售节奏,保持价格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加快出库进度,保障市场及时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