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让中国人均收入减少20%?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1-04
    

    分析导致劳动力廉价化的文章数不胜举,也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想重复阐述中国总是廉价出口自己的产品的例子,以及诸多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原因,只想在这篇文章中试着探讨一下苏丹红和廉价出口劳动力之间的关系。

    我想大家都知道,所谓经济活动,不管是以企业形态也好,还是以个人形态也好,都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目的的。也就是说,你的劳动付出必须是对社会(也可以说是你的劳动的购买者)有价值的,而且只有价值提高了,你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企业总是通过创新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具附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以此来获得较高回报的原因。

    那么,这和苏丹红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从频频发生苏丹红和多宝鱼之类事件的原因之一的“监管不力”说起。因为长期以来的“监管不力”是导致在国际上中国产品被冠以“质量差”的代名词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虽然也有其他诸多如产品匮乏年代遗留下来的问题等等,但监管环节的缺失难辞其咎。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于吃有毒的食品、用过期的药品,打开包装袋时划破手指,家具的螺丝脱落,种种产品劣质导致危害人身安全的这一类事情。而监管不力、对人身安全的漠视和对违法商贩的纵容等,形成了一种中国特色的经济环境,也就是,让一些并不怎么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反而能够在竞争中胜出。也影响了参与到这个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管他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让他们在潜意识中形成了重效益而忽略责任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和消费心态。

    这样的一种形态,在封闭式的经济体系中也许不会发生重大问题,但在面对完全不同的消费对象群体时,却会产生剧烈的碰撞。例如,在发生了产品伤害人身安全的事件时,在我们的经济体中,企业不会受到多少损失,反过来,制造产品的过程当中所节省的成本往往远远超过了每一次事故造成的损失。而在另外一个经济体,即便是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微乎其微的人身伤害,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这不得不让海外企业在购买中国的产品时,承担较大的“检测”成本。而如果是有效的“监管体系”,本应大大降低“检测”成本,最终由买卖双方共同分享“检测”成本降低带来的效益。

    前几日,曾与一位从中国采购电子产品零部件的海外企业的采购负责人接触。他很无奈的述说他的苦衷,因为他的这家企业很有可能要在未来几年内改从本国或其他地区采购零部件,他本人因为该企业自几年前开始从中国采购零部件而常驻上海。他讲起,虽然中国的零部件价格看起来非常便宜,相对于本国产品只有三分之一的价格,但他们需要花费在“检测”上的成本却占到了采购成本的30%,最终如果加上运费和海外办公成本等,实际在采购环节上节约的成本不足20%。而最近几年来,不得不面临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以及即将面临的人民币大幅升值带来的冲击。

    该企业的变化并不是一个个别的案例。最近与其他一些企业的接触,也开始让我担忧起来,也许在未来几年内,号称“世界工厂”的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制造业的外商投资逐渐外移的尴尬。在人民币升值延续的未来日子里,如果不能提高我们产品的附加价值,我们还能够担负起“世界工厂”的“美名”吗?我们的劳动收入还能提高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