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见成效 中国经济快中有好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11-28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一年,开局良好。为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饱满热情和实际行动积极投入到“十一五”规划建设之中,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人民日报从11月27日起,开辟《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就报道》专栏,对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进行集中深入宣传。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就报道》专栏,计划连续推出重点报道11篇,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如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找两个主题,那应该是“高速增长”和“宏观调控”,因为它们是解读今年国民经济呈现又快又好局面的关键词。

    宏观调控见成效

    2006年,中国经济开门见喜,呈现出火热的开局之势:一季度GDP高开走出10.3%的增速,前三季度达到了10.7%。在保持高增长态势的同时,今年的国民经济“快”中有“好”:夏粮丰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物价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快”中有“好”还体现在宏观调控也取得积极进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2%,比二季度回落7.7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增速高位趋稳,三季度末,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均出现回落;一些热点行业如煤炭、铜冶炼、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取得可喜进展,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各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在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些地方的房价涨势趋缓,许多城市都将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当作“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头戏。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据海关统计,前10月,我国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4397.1亿美元,增长29.7%,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6.4%;原油、成品油等资源类商品出口量双双下降,前10月出口原油509万吨,下降12.5%;出口成品油999万吨,下降17.6%。

    前进道路不平坦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实现“快”中有“好”开局的道路并不平坦。特别是在上半年,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流动性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大、投资增长过快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等问题尤其突出。为了保障国民经济这列快车能够平稳前行,顺利驶向目的地,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上半年,为了抑制信贷增长过快,为了遏止急速上涨的房价,给房地产市场降温,中央政府严控土地、信贷两道闸门。国务院办公厅先后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银监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以及建设部等9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央行先后采取了提高贷款利率、发行定向票据、加强票据融资监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为了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推出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煤炭等行业的调整政策,扶优汰劣。为了鼓励农民种粮,帮助农民减负增收,从今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除继续实行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又增加了化肥、农药、油等农资补贴。

    尽管宏观调控从未间断步伐,但种种因素推动着开局之年的经济热度不断上升。高速前进的经济列车似乎总是试图冲开宏观调控的闸门,二季度GDP增速攀上了近年的高点,达到了11.3%。面对上半年国民经济的高歌猛进,党中央、国务院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落,下半年在投资、信贷、汇率、土地管理、房地产、节能和环保等方面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8月,5部门联手再给投资热降温。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全面清理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规定了8条土地调控政策。同时,有关部门下发通知,再次严查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改善土地管理和执法环境,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为了优化出口结构,5部门9月推出退税新政,提供调整退税率,以期达到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高科技产品出口的目的。此外,在房地产、金融等方面,新的举措也不断适时出手。

    连续稳定迎挑战

    增长与调控,两个主题相伴相随,引领着国民经济在三季度降温回稳,实施“十一五”规划我们已经打响了“快”中有“好”的开局。但我们面对的挑战还有很多。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新情况、新问题还有不少,不可掉以轻心。如投资反弹压力不小,各地上新项目的积极性很高,能耗仍然过高,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仍很突出,农民增收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等。发展的道路很长,调控的任务不轻。在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同时,还要巧妙运用“看得见的手”,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既要适时调节,又须松紧适度;既要防止问题和矛盾扩大,又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