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豆市场亟待定价和贸易新格局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8-15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已经过时,世界需要一个能够反映大豆真实供求情况的国际市场,我们需要缔造未来大豆定价和贸易新格局。”中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于子华8月12日表示。

    他在出席上周末的一次粮油论坛时指出,CBOT已经演变成为一个美国国内市场,它无法客观地反映世界大豆的供求状况。他说,过去10年中,美国大豆产量和出口量的比重正在下降,世界大豆生产和出口的重心已经由美国转向南美。从94/95年度到05/06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量在世界出口总量中的份额从71%下降到38%;豆粕和豆油从22%分别下降到13%和5.3%。随着南美取代美国的世界大豆供应商地位,近年来CBOT已经不再是一个能够代表世界大豆价格的国际市场,它逐渐演变为一个代表美国国内供求状况的地区性市场;逐渐演变为一个基金等投机势力“强身健体”的大操场,它不能准确反映世界大豆供求的整体形势。2003/2004年度的大豆市场情况就是一个典型的佐证。

    在03/04年度,由于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天气问题,CBOT大豆价格从03年8月份开始大幅度飚升,并于04年4月冲到令人诧异的1063美分/蒲式尔的历史高位。其间我国的很多大豆进口商、南美的很多大豆生产商损失惨重。而与此同时,国际基金、美国农民等市场参与者却从中获得了相当丰厚的收益。

    “如果CBOT现在还是一个能够反映国际大豆供求形势的市场,那么,目前南美因素对其价格的影响就要超过美国,”于子华说,“而事实上,CBOT大豆价格对于美国本土因素的反应具有倍数放大的效应,它在有失客观地、非常扭曲地反映着世界大豆的供求形势和价格。CBOT已经过时,我们需要缔造未来国际大豆定价和贸易的新格局。”

    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于子华表示,必须开放我国的期货市场,使大连商品交易所尽快成为一个能客观反映全球供求形势的世界大豆定价中心,为我国企业营造适于生存的市场环境,保护国家整体利益。

    那么,在新的定价中心出现之前,在我国许多相关企业处在多重劣势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操作CBOT市场?于子华表示,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参与国际期货交易的时间较短,经验较少,大都在风险管理方面极其薄弱,在国际市场上已经交付了大额学费。因此,在风险管理方面要走捷径,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避免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交巨额学费。

    他还特别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他说,我们现在市场上所犯的错误,实际上都是在重复前人犯过的无数次的错误。要想让后人避免犯前人犯过的同样错误,没有捷径好走,只有重视贸易和交易人才的连续使用。否则,在市场操作中我们永远还会交付前人交过的无数次学费,还会在低层次上继续做周而复始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