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业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7-12
    “十五”期间,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科技部会同农业部启动实施了“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 集成示范”重大科技专项。该专项针对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以“安全、优质、高效”为目标,围绕奶牛良种快速繁育、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优质饲草生产与专用饲料开发、疫病防治等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根据我国奶业发展布局,重点在北京、上海、东北、华北、西北等牛奶优势产区开展了奶业现代 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自2002年奶业重大专项实施以来,累计投入经费71739.53万元,其中国家科技计划投入15000万元,地方配套12273.9万元,承 担单位自筹44465.63万元;吸纳了全国152家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参加专项实施工作,投入研究和科技推广人员4372人。专项的实施注重技术创新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紧密结合,通过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鼓励和引导全国各大乳品企业积极参与,形成了科技部门、农业部门、企业和有关科研教学单 位联合实施的新机制。

    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建立了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和性控胚胎生产技术体系,初步解决了我国奶牛良种快速繁育问题;建立了我国奶牛规范化饲养技术体系,初步实现了我国奶牛养殖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立了优质饲草产业化生产与加工技术体系,部分实现了我国奶业的优质牧草产业化供应;建立了奶牛重 大疫病防控和主要疾病防治技术体系,促进了我国奶牛安全、健康养殖目标的实现。实现了新型乳品包装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以CLA牛 奶和功能配方奶粉为代表的功能乳制品层出不穷;建立了原料奶及乳制品的质量监测技术体系。南方地区夏季奶牛抗热应激综合技术开发成效显著,大型奶牛场智能化管理系统进入示范使用阶段,并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奶业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显著提升了奶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奶业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方面,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各种现代奶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完善了“公司+农户+基地+集成技术”的技术推广模式,显著提高了 示范区奶业生产水平。示范区70万头奶牛成母牛年平均产奶量由2002年的5000公斤提高到6500公斤,年增长率1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 点;原料奶的细菌总数平均低于20万CFU/ml,大大低于专项实施以前的100万CFU/ml,交售的原料奶中优质率从30%提高到60%以上;扶植示 范户10万多户,辐射养殖户达到80多万户,示范区农民每饲养一头奶牛比非示范区多收入1000元以上,促进农民增收累计近60亿元。

    截止到2005年底,专项共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162项,各级奖励成果31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460项。制定颁布实施的国家、行 业、地方或企业标准(技术规程)272项,正在申请中的标准(技术规程)68项;申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87项,其中获得授权41项。发表论文 1254篇(其中SCI收录65篇),共培养博士230人,硕士628人,企业技术骨干5000多人次,高级管理人员1000多人,培训农民10万多人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