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嫁入高盛是祸是福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6-09
    对中国整个肉食品加工行业来说,外资的渗透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对市场也形不成威胁

    双汇想“嫁”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今年3月初,双汇发展的母公司——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以10亿元的价格挂牌整体转让,JP摩根、美国国际集团(AIG)、新加坡淡马锡(Temasek)、高盛等国际资本对股权展开了激烈厮杀。最终,这场竞争以高盛的意外胜出而落下帷幕。

    这桩外资并购案的尘埃落定,意味着高盛实际上仅花了不到26亿元就实现了对双汇发展的绝对控制。

    业内人士称,在地方政府的主动推动下,外资正在掀起并购中国优质企业的风暴。高盛拿下双汇是今年外资入股中国消费品行业的第二桩“大案”,此前,比利时英博啤酒以6.14亿欧元收购了福建雪津啤酒100%的股份。可见,国际投资者对增长潜力巨大的中国消费品市场非常看好,斥巨资收购国内龙头企业也是蓄谋已久。这么多中国优质企业甘心拥入外资怀抱,对这些企业甚至相关行业来说究竟是祸?还是福?

    双汇缘何要卖

    双汇在国内外拥有60多家国有全资、参股、控股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

    双汇之所以能成为亚洲肉类加工行业的老大,与其在经营管理和品牌创新上所下的功夫不无关系。它将“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第一个引进国内,还在国内推广“放心肉”等概念,倡导健康、放心、安全,开创了肉食品加工行业的先河,逐渐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企业变成了全国皆知的知名品牌。双汇发展近三年主营业务复合增长率高达4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22%。作为上市公司的双汇发展,一直受到中金、国泰君安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推崇。现阶段,农村消费已成为猪肉行业整体增长的重要推进因素,双汇发展有望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

    既然是国内肉食品加工行业的老大,同时业绩又如此稳健,双汇为何还要卖掉自己?

    漯河是双汇的生产基地,该市的一半税收来自于双汇。对于漯河市来说,双汇就是地方政府财政的源泉。漯河曾经提出过“中国食品名城”的建设目标,根据该市“十一五”规划,漯河拟向肉食品工业投资37亿元,双汇自然是投入的重点。2005年,双汇的销售收入达到201亿元,是河南仅有的几家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企业之一。对这家龙头企业,政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双汇集团一位高层透露,“十一五”期间,集团将进一步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到‘十一五’末期,双汇肉制品产量进入世界前三强,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为后五年进军世界500强创造条件。”初步测算,双汇今后五年要为此投入100亿元。这么一大笔钱从哪儿来?漯河市国资委主任杜广全说:“最好的办法是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有业内人士透露,集团改制一直是省、市有关方面极力倡导的一件事。这样做也符合地方的利益。

    在此情况下,高盛肯于抛出高价,自然与漯河市一拍即合。而在“受让方必须继续使用双汇商标;不得同时参股国内其他同行业企业;不能把双汇搬出漯河”等条件下出售双汇,显然是地方政府一种化解“投资”与“发展”之困的两全手法。坊间猜测,漯河市政府有条件谋求双汇逐步国际化,支持双汇集团的“双汇国际”和“双汇物流”尽快上市的想法,也是高盛胜出的一个原因。

    另外,双汇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雨润集团已成功从香港资本市场融得20多亿港元,由此带来的竞争威胁也令双汇急于转换思路,并开始进军其他领域。近年来,双汇在全国10多个省市建立了20多家现代化工业基地。2005年,双汇已拥有了全球最大的PVDC薄膜生产基地;今年,双汇又要进军医药领域,这些无疑都需要资金的支撑。而引入强有力的投资伙伴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将为双汇集团的发展铺平道路。

    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双汇产权变更的主要动力来自双汇的高管,并猜测这可能是一出曲线MBO,意在借力海外过桥资金实现管理层持股。

    外资在肉食品加工领域的涉猎不仅仅是简单的个别现象,而是昭示了一个产业的变化。外资染指中国肉食品加工行业的口子已经被打开,如何实现国有的资产保值增值,避免全盘被外资吞噬成为当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被购后对行业的影响

    高盛拿下双汇后,国内两大肉类加工企业都有了外资的身影。作为战略投资者,高盛获得了雨润6.5%的股权,在12个董事会席位中占有2席。雨润具备年屠宰生猪800万头,年加工熟肉制品25万吨的生产能力,正是双汇最大的竞争对手。原本不符合条件的高盛却成为双汇的合法入主者,对此双汇一直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就外资对中国肉食品加工行业的强力渗透是否会对民族产业产生巨大冲击这个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邓富江先生。

    邓富江对高盛收购双汇事件持肯定态度。他说,“日前国内肉食品加工业是一个开放竞争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必然要经历一种整合。至于双汇、雨润、金锣等国内肉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来说,必然面临着兼并、收购、整合等过程。从目前看,我国肉食品加工企业规模比较小,生产力水平低。虽然双汇目前是国内龙头企业,中国进入世界肉食品加工行业40强企业仅此一家,但跟国外同类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大规模整合,提高企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水平。”

    邓富江认为,双汇集团国有股产权转让有利于其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国际化发展,尽快成为国际化企业。这对漯河市乃至河南省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目前,我国肉食品企业有3万多个,但有规模的企业还不到2000个,前50强企业占行业总资产的63%,销售额更是占到73%。邓富江建议,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国家应对有深加工项目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给它们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在项目安排、银行贷款上给予政策优惠,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投资环境。

    对外资独霸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的潜在威胁,邓富江表示一点都不担心。他说,“包括双汇、雨润、金锣在内的几大企业生产出来的肉类产品还不及全国屠宰量的5%。我国每年屠宰6亿多头猪,而三家大企业的屠宰总量还不到3000万头。因此,对中国整个肉食品加工行业来说,外资的渗透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对市场也形不成威胁。从另一个角度看,外资的进入对中国企业来说不仅在资金上能够起到补充作用;在技术力量、管理素质、知识产权提升等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双汇是被贱卖了的说法,邓富江说,“高盛20亿元的收购金额其实已经很可观,双汇这样的优质企业能卖到这个价格,而一些经营不好的企业即使是零资产待购还不一定有人要呢。当然,如果要出售股权,还要看收购方是否有实力和诚意。”

    2002年以来,看好中国市场和企业的海外基金大肆进军中国,投资中国龙头企业。对双汇的高管和当地政府而言,积极吸引资金保持企业的市场地位,保证长期市场战略的实现不啻是一件好事。不过,在吸引到大量外资的同时,还要处理好资本意志和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否则,一味看重眼前利益而牺牲民族企业的未来,到头来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