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激情 潘刚梦想:梦想在激情中飞扬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5-25
    担任了一头一尾两场分会的演讲嘉宾,潘刚于4月21日踏上海南博鳌,便足足在这个被称为“天堂小镇”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呆了三天。

    这对于忙碌的潘刚,实在很难得。

    不过,气质上淡定大于冲动的这位伊利当家人,还是一如既往地那般持重老诚,只有间或地开朗一笑,任明快与灿烂的表情,从他脸上眼中毫无遮拦地溢出来,才让人体悟到与他真实年龄相关连的东西。

    走过了高管风波,以铁腕手段重建伊利秩序,一方面继续推行伊利长期以来的企业理念与风格,保持品牌与发展的持续稳健,另一方面带领伊利强势布阵,赢得了投资者、上下游供应商和销售商以及员工、市场、社会的高度认同。2005年伊利成为2008奥运会赞助商,获得最佳企业称号、最佳社会公民称号等多项荣誉,潘刚本人亦当选CCTV 年度经济人物。2005年公司销售收入高达121.75亿元,创造了公司和行业的最佳业绩。

    潘刚交出了一张张优秀的答卷,人们对这位少帅的认识,已经不再是“认同”那样简单。

    那么,还有什么呢?

    坐在博鳌亚洲论坛以“激情源自梦想,责任成就使命”为题的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上,潘刚畅谈了他对这个时代青年领袖的看法。

    “青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字眼,加上“领袖”的号召力,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潘刚眼中,青年领袖要有企业业绩和社会责任感,更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对世界宏观格局的认识和判断。在带领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使企业可以更好地具备防范风险、防范危机尤其是战略性危机的能力,并以此为原则,找到企业发展速度和健康发展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都说潘刚外表神情举止温和甚至还带了些许腼腆,但是听他谈话或表述观点,从平和清晰的语调中,每每感受到暗藏的锋芒。

    这锋芒来自更深层面的思考和判断,从而决定了他总是在风平浪静之下,却踏实而又强势地带着伊利扩张。

    就象伊利新的品牌主张一样:为梦想创造可能。潘刚说,伊利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追求人类健康生活,改变中国人生活方式,让中国人的梦想都变成可能。

    正因为此,伊利在营销和品牌上,总是考虑得很长远。营销上选择的是那些可持续发展的事情,至于很多可以炒作的营销事件,伊利有资源也有能力去炒作。但潘刚领导下的伊利,却不想那样做。因为,品牌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最近,伊利启动了“健康中国”计划,该计划就是伊利“为梦想创造可能”这一品牌主张的实战演绎。潘刚解读道,伊利将以最优质的产品、持续丰厚的股东回报、积极的社会公益参与以及牵手奥运,去带领中国乳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健康中国人,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亚洲企业的竞争力?

    将中国乳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道义自觉担在肩头,潘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国际化是件好事,但现阶段中国乳品企业追求国际化,并不是争着、抢着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去,而是要争着、抢着将符合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奉献给中国人。伊利理解的国际化,是在中国本土市场上进行国际品牌的大比拼,积极引入并消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推行全球最高管理和产品标准。

    要做到这一点,伊利实施了精确化管理体系、创新营销模式和奶源建设提升的整体战略举措。潘刚的认识是,企业要做大,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较快的发展速度又常常影响企业的稳定。因此,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必须加大、加深管理力度,向精确化管理要效益。

    目前,潘刚的精确化管理体系已见成效,正给伊利带来巨大的效益。

    标准和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最重要的两点。2006年初,伊利在经销商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主体,使得两者融为一体,共同打造“共生、共赢、共荣”的大伊利,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潘刚透露,伊利品牌管理部已着手制定长期的营销计划,随后将根据全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各地区销售人员和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各区域的不同战术组合。

    伊利一直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优质奶基地,优质牧场近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位于呼和浩特金川工业区的亚洲最大的新工业园液态奶基地已经投产,而2005年10月,伊利与自有牧场领先的长富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奶源优势从北方顺利延展到南方。

    伊利在奶源建设上的不懈努力,已带动整个行业对此的重视,对于整个中国乳业的长远发展,这无疑具有深远而又深层的意义。

    也许,这正是潘刚的性格特质,从而决定了伊利的企业特质:踏实稳健,自信强势,后劲十足。

    这个时代,年轻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创业型企业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成熟企业的标准又是什么?

    面对这样的提问,潘刚的回答还是那样张驰有致,不急不缓:每个行业成功的标准和方式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成功的人都会脚踏实地做到每一件,走好每一步路。同时,他又一定是有准备的人,这种准备通过艰辛的劳动积累起来,去实现目标。

    “我是从锡林郭勒大草原走出来的,父母都是县城里普通的老师。”说起自己的经历,潘刚表现出少有的情感外露:“1992年我毕业分配到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厂,连房子都租不起,只好回到学校又借宿了一年。一年以后感觉到已经给老师添了很多麻烦,我就搬到公司住在化验室里。搭了一张行军床,晚上铺开,到上班时间,还得把床和被子收起来。”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艰难的时候,所以我们都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从基层做起。即使是成熟型企业,也要时刻保持创业的心态,保持创业时的激情,这样才能保持发展动力和创新精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伊利的激情,是潘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