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屡遭抢注已经影响我国企业“走出去”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5-22
    近几年,我国知名商标海外遭抢注事件频频发生,从"英雄"金笔、"大宝"护肤品、"安踏"运动鞋,到海尔、康佳电视机,以及《红楼梦》等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海外抢注遍及各个行业。专家指出,商标屡遭海外抢注已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极大障碍。

    国家商标管理部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商标国外抢注案件每年超过100起,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行业。据统计,到目前有超过15%的内地知名商标在境外遭抢注;有超过80个企业的商标在印尼被抢注,有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有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继技术壁垒、专利壁垒后,我国企业"走出去"又面临了国外企业设置的商标壁垒。

    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郭丽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近年来各种抢注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外企业抢注中国知名商标的主要原因是抢占市场。1999年1月,西门子的控股公司博世-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抢先注册了"HiSense"商标,之后又进行了欧盟注册和马德里协定/议定书国际注册。时至今日,从事家电生产的博世-西门子公司,并没有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HiSense"这一商标,但它的这一举动,使海信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全面受阻。

    商标抢注严重损害了国内企业的利益。片仔癀是我国中成药出口的重要产品,多年来一直稳居我国中成药单项出口的第一名,每年出口额都在千万美元以上。片仔癀2004年销售额在2.5亿元以上,其中40%来自出口。近年,国外一些商家瞄上了片仔癀,并抢注了这一中成药商标。

    郭丽峰说,商标抢注的恶意性非常明显。比如泉州企业的17件知名商标曾被海外同一人抢注,其申请的商标中文名称和部分商标的图形与泉州企业的完全一样。一些境外商标注册公司或个人,利用商标的地域性限制,对中国知名商标进入市场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后,花少量注册费在境外抢先注册,然后进行商标倒卖。在加拿大,近年来甚至成立了"老字号商标转让公司",专门做起了中国老字号商标的"买卖"。他们或以侵权之名起诉以获得赔偿,或索要巨额商标转让费,还有的要求按销量提成作为进入本地市场的许可费。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企业在国外要取得商标保护,一个比较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国际商标注册。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知名企业的著名品牌在境外注册商标比率相当低。2005年,我国通过国际注册的商标只有1300多件,而国外企业在我国注册的商标数量却有上万件。调查我国50个最著名的品牌商标在5个国家(地区)的注册情况,未注册的比率高达53.2%。其中香港地区未注册比率为44%,美国为46%,澳大利亚为50%,加拿大为54%,欧盟为76%。

    专家建议,我国早已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企业不用出国门就可以进行国际申请,商标所有人只需向国家商标局提交申请即可。同时,商标没注册并不等于商标得不到保护。根据国际公约和各国商标法,如果该商标是驰名商标,那么即使未注册也可受到保护。而我国的知名品牌很少在国内外市场上享受这一保护,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与国际品牌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因此,专家建议政府对驰名商标保护进行专题研究,加大对驰名商标认定与运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