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禁牧草原达5亿亩以促进生态修复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3-27
     中国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官员23日说,根据初步保守统计,中国至少已有5.7亿亩天然草原实施了禁牧,超过2000万头牲畜从天然放牧转为舍饲圈养,以促进生态的保护和修复。

    该中心的官员说,具体的数据和情况正在详细的普查之中。

    天然草原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的生态安全。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许多重要的草原将被列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主体功能区。

    该中心官员表示,今后,还将对更多面积的草原实施禁牧、休牧或划区轮牧。

    中国拥有天然草原近60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1.7%,居世界第二位,是中国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发,约40亿亩可利用草原中的80%以上出现了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不仅导致本区域气候持续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泥沙淤积,沙尘天气和洪涝灾害频发,大面积农田被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而且对全国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黑龙江省,草原面积在最近的20年里减少了50%,在畜牧业最为集中的松嫩草原,牲畜平均超载达5倍以上。

    在内蒙古,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草原已经普遍退化,因开垦等原因草原面积缩小5800多万亩,每亩草场的产草量下降19.3%,载畜量下降21.51%,而且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在西藏,通过遥感测控分析,藏北草原退化面积已达1.8亿亩,接近可利用草原的50%,现在正以每年5%的速度不断扩大。

    在青海省,农牧厅官员说,从公布的数字来看,青海省70%的草原退化,但实际上青海草原已经整体退化,只是退化的程度不同而已。

    2005年,中国开始在全国所有草原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根据计划,中国政府将投入260亿元,在2010年前修复10亿亩退化草原,使其恢复绿色生态屏障的功能。

    刚开始禁牧时,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牧民徐峰很担心日后的牧业收入无保障,然而,仅过了一年,徐峰就发现,牛羊入舍“定居”之后,在牛群规模没有扩大的情况下,收益反而比禁牧前增加了30%,而且往日枯黄的草原也重现绿色。

    当地畜牧部门说,杜蒙草原禁牧以来,平均亩产草量由以前的30公斤增加至100多公斤。

    黑龙江省决定今年起对中国唯一的黑土区草原——2800万亩松嫩草原实施分期永久性禁牧。

    而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草原,经过3年的“退牧还草”试点,这里的植被覆盖率已从20%提高到60%以上;在一度成为沙尘暴主要沙源地的锡林郭勒草原,实施禁牧后,全盟的浮尘、扬尘、沙尘暴天气已由2000年的27次下降到今年的6次。

    中国农业部官员表示,实行退牧还草的地区还可以通过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后续产业等多种方式,来转移区域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改善生态、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多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