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建设新农村关键在政策放活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3-08
    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回答媒体关于“建设新农村”的问题时表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要注意“点”、“面”结合,尤其要对市场中涌现出来的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在回答本报记者“目前龙头企业面临的困难”时,刘永好认为是“企业的风险大,但收益相对低”。刘永好说,为什么国家压房地产,而做房地产的还越来越多,而国家将农业视为“重中之重”,而做农业的并不多呢?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率问题。既然城市的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收益率比农业要高一些,国家“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就要落实到实处。

    为此,他提出:对农业的支持,要补计划、要补过程,同样也要补结果。

    所谓补计划,就是现在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扶贫机构、发改委等各部门都在给农业支持。“这是对的”,刘永好表示:“但这些都是制定的一些范本,有很多人按照这个政策依葫芦画瓢,导致在一些地区资金并不能真正投入到农业。”而实施过程中的好坏是补过程。“补计划、补结果,能够沉淀下来的,能够真正对农民起帮助作用的并不多”,刘永好说。

    这是为什么呢?刘永好认为“这些补的是计划、过程,而非结果。”

    何为补结果?在刘永好看来,就是不能看前期计划说得多好,而是看3年、5年以后企业形成了多少产值,带动多少农民致富,缴纳多少税收,在哪一方面做出了贡献。他以山东龙大集团为例,该集团每年出口到日本等地的蔬菜达到1.6亿美元。“对这样的企业就要重点支持,而这样的支持是不会错的,因为企业背后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在种蔬菜,支持企业实际上支持的是千千万万的农民朋友。”

    这就要求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不光注意“面”,还要注意“点”。“对农业产业的支持要注意点面结合”,刘永好说:“现在我们在面上做的是不错的,像减免农业税、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免费等等,但对于优势地区、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的支持还不够”。

    从今年全国范围内减免的农业税,国家财政总共要拿出900亿元,分摊到每个农民头上也就是100多元也是不多的,再加上农资价格上涨,则更是有限的。他认为这个“点”就是国内有优势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国前20位的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1000亿元的规模,对农民的解决就业、农村的税收带动作用非常大。

    国家如何支持?刘永好认为关键在于“放活”。“更多的是应该制定政策,就像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并没有很多具体的钱来投入,但整个农村经济活跃了”,刘永好说。

    刘永好还指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也是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受到加入W TO的冲击,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连续两年出现逆差。“这源于我们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

    刘永好说,现在山东、广东等沿海省份做的比较好,主要是民营企业。“怎么鼓励这些民营企业在农村发展,让更多农民、城市的工商企业主动把资金投向农业生产上,向农业投资,这是我们政策制定的最根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