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和增收难度加大 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困扰中国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3-06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樊曦、李亚彪、周立民)200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800亿公斤,比2004年增产200多亿公斤。然而增产的消息并没有让中国领导人减轻对粮食生产的担忧。温家宝总理在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中国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就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温总理的报告说明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了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人有能力养活自己,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景龙说。近年来,中国对农业的投入逐年加大,农民的负担逐渐减轻,然而由于粮食生产是系统工程,牵涉方方面面,目前中国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弱,粮食生产受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双重威胁,再加上当前粮价走低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安全能否保证始终是政府和民众关心的话题。

    安徽省枞阳县周潭镇农民章爱成去年种了八九亩水稻,这是他在沿海打了五年工后,第一次返回家乡重拾种田旧业。他说,这是因为看到不交农业税了,加上政府还给些补贴,以为挣的比在外不会少太多,结果一年忙下来只糊了口,化肥价涨得太凶,把国家优惠政策都吃掉了。与此相应,尽管连续两年实现粮食增产,但与1998年粮食产量5000多亿公斤的峰值相比,差距仍有不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2月底称“粮食生产虽恢复但仍不能满足需求”,“仍需要进口”。此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耕地逐年减少,人口却在不断增加,预计2030年中国人口会达到15亿的高峰,解决好这么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仍然是最尖锐的问题之一。

    早在1994年,美国人莱斯特·布朗就在《谁来养活中国》一文中提出所谓的中国“粮食危机论”,质疑中国不仅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更有可能因为在世界上夺取粮食而造成国际危机,引起舆论哗然。

    对此,长期有着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徐景龙代表却认为,“说粮食安全存在隐患,绝不是意味着中国不能靠自身力量解决吃饭问题。”

    他表示,尽管中国人均耕地少,但农民上千年来已养成种粮的习惯,一方面自己食用,一方面出售余粮,政府这几年给种粮的农民提供良种、农机等补贴,增加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投入,并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只要这些政策坚持下去、加大力度,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一定会受到鼓舞。”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承诺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今年将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以完成“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农学院副院长邢克智建议,不仅要“政策富农”,更要“科技富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是今后中国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来自“东北粮仓”吉林的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王守臣对“粮食安全”有着不同的解读。“过去提粮食安全,是指口粮安全,现在总理提到粮食安全,我感觉主要是对于粮食作为多种原料、资源的想法,是一种‘大’安全。越来越多的粮食转化为工业原料、肉蛋奶,从某种意义上说,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与工业原料的安全问题。”

    他表示,加强粮食安全,现在有了政策、农民有了种粮积极性,下一步需要的就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样才能保障更大层面意义上的粮食安全。(完)

粮食安全隐忧显现:产销平衡省区外调粮增加

     青海一直都是缺粮省,依靠从国内外调入粮食解决供求平衡,粮食对外依赖度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25%左右扩大到现在的56%,缺口比例居全国第5位。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由于结构调整,对全省的粮食贡献率正在逐年降低;中部和陇东南粮食产需缺口继续扩大,粮经收益差距大,更多农民只种口粮田,吃商品粮的农民陆续增多,而弥补省内粮食产需平衡缺口主要手段的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粮食大幅度减少。

    广西近几年由于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耕地减少、非农人口增加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等影响,正在从产销基本平衡区向粮食销区转变,粮食产销缺口逐年扩大,2001年产销缺口为18亿公斤,2005年预计缺口达33.5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