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奶业之乡实地调查:奶农从养牛到杀牛的悲剧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3-06
   有人靠养奶牛致富,年收入达300万元;有人养奶牛连本都赔上,从而被迫“杀牛”,这是发生在河北省奶牛饲养龙头地区——唐山市丰润区的一种怪现状。

    “草儿化成奶,牛儿家家买,牵着奶牛奔小康,富民强区齐喝彩。”这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奶农自编的顺口溜。丰润区是全国闻名的“奶业之乡”,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奶牛存栏数由1996年的8000多头,迅速增加到如今的12.5万头,农民人均奶业收入超过1000元,奶牛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摇钱树”。不过,对于以家庭散养为主的当地奶牛养殖业来说,这棵“摇钱树”上的“钱”似乎越摇越少了。

    从养牛到杀牛

    唐山市丰润区长期以来一直有着饲养奶牛的传统,这里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非常适宜奶牛生长。丰润还是全国主要的玉米产区,玉米年产量30万吨左右,充足的秸秆和牧草资源保证了饲草和饲料的供给。同时,丰润地处连接东北、辐射华北的重要通道,近邻京津唐等主要消费市场,奶产品销售非常便利。这些自然条件,使丰润区成为全国闻名的“奶业之乡”。广东乐百氏、上海均瑶、内蒙古蒙牛、湖南南山四大乳业巨头先后在此建厂,日加工鲜奶1400吨以上。龙头企业的落户极大促进了当地奶业的发展,截至2005年年底,全区奶牛存栏已达到12.5万头,年产鲜奶可达40万吨,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均居河北省第一位。全区奶牛养殖业产值约为6.7亿元,分别占畜牧业和农业总产值的37.2%和18.8%。

    奶牛养殖也催生了一批快速致富的农民。丰润区京丰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兆民老汉算了一笔帐,他的牛场奶牛存栏800多头,产奶的有500多头,单产奶量平均每天25公斤左右。每头牛耗费饲料20元/天,雇佣工人50人,月工资700~800元/人,如果按牛奶收购价2.20元/公斤计算,不考虑技术费用,每年鲜奶的销售与出售牛犊可净赚300万元!

    不过,不是所有的养殖户都能像王老汉这么幸运。在丰润,越来越多的奶农失望地发现“奶牛没法再养了!”据统计,丰润区仅2005年前10个月,散养奶牛就被宰杀了近四分之一。杀牛的原因很简单:原奶收购价格过低,饲料的价格却节节攀升,养奶牛无利可图甚至赔本。

    这是另外一本辛酸帐。奶农们说,2000年时,“顶好”的饲料价格是每斤6角2分,现在“一般”的要9角;稻草在2000年时每斤6至7分钱,现在“1角5分都难买到”,所有东西都翻了番,而原奶收购价不升反降。里外一算,“每头奶牛每年要亏损500块以上啊。”

    散养之弊

    王老汉与大多数奶农的区别只有一个:王老汉的公司是规模养殖,盖了挤奶大厅并购置了保存鲜奶的冷藏罐,奶源的质量有保证,与均瑶公司签有长期收购合同,公司直接来人收购,奶价能保证。而目前丰润区奶牛养殖人仍然以农民散养为主,散养奶牛占到了总存栏数的60%以上,散养鲜奶的收购实行的是“公司+经纪人+农户”模式。

    经纪人又被称为“奶贩子”。大量奶农需每天把奶牛赶到散奶收购点去与奶贩子打交道。奶贩子带技术人员对牛奶进行化验,打出等级来,然后按照不同的等级给价。散奶一般给1.8元/公斤,如果在收购淡季,奶贩子会以细菌超标为由把价格压得更低,而鲜奶的保质期只有短短的五、六个小时,奶农只能忍痛卖掉,据了解,有时鲜奶连1.4元/公斤都卖不出去。不过,质量标准只是奶贩子针对奶农设立的,牛奶的质检过程与指标均不透明,而所谓的不同等级的牛奶并不分开储运,而是倒入奶贩子的奶罐车里,最终又一起卖给了企业。奶贩子支付奶款一般是一月一结或两月一结,长期占压农民资金,有时还出现骗取奶农款项的现象。

    除去遭奶贩子盘剥压价,散养奶牛本身也存在着致命的弊端。大部分散养户不懂得选种,容易买到假奶牛或低产奶牛;不懂科学喂养,以为喂得越多产奶量就越大,结果导致产量下降;饲料不能科学搭配,导致奶牛营养不足,奶牛的产奶量越来越低。最为严重的是,手工挤奶微生物感染的机会较多。事实上,正是由于手工挤奶的细菌含量等无法满足很多企业的乳制品加工的要求,丰润四大乳品企业没有同家庭散养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只与丰润区的102个机械化挤奶大厅签有收购合同。这些挤奶大厅有的是规模奶场自建的,有的是奶贩子建的,也就出现了收购散奶过程中压质压价的现象。至于奶贩子的散奶收购点,因为均是手工挤奶收购,价格就更低了,一个奶农说最低时5毛一斤。

    据蒙牛的技术人员介绍,手工挤的奶根本无法用于发酵奶的工艺,只能用于高温消毒后作普通饮用奶。所以,手工奶的收购是有限制的,即使被收购,价格也与机械化挤奶厅的收购价相差甚大,如蒙牛、乐百氏、三鹿等大型乳品企业的机械化挤奶厅给出的奶价与手工挤奶比,价格差在0.4~0.5元/公斤。如果遭遇淡季,机械化挤奶鲜奶价格降幅为3-5%,手工挤奶的降幅则达到12-15%。据了解,丰润2005年宰的牛全部为散养农户的,规模牛场的没有。

    悲剧背后

    那么,家庭散养为何又源源不绝呢?农民心里另有一把小算盘。从饲养来看,散养的管理费用、精粗饲料费用均比规模养殖低且人工成本忽略不计,利润是相对较高的。比如,一散户农民家养4头奶牛,按每头牛日产鲜奶20公斤计算,每年如果正常出售可净赚15000元左右,利润远远高于规模养殖的牛场。从挤奶来看,虽然挤奶大厅可收取一定费用后为散养奶牛采奶,但有的路途较远,有的农民不愿交费,加之散养奶牛数量远远超过挤奶大厅的工作量,而挤奶又有时间限制,散养户天天到挤奶大厅挤奶并不现实。短期利益的诱惑,造成丰润区农民一再重演“养牛-杀牛”的悲剧。

    另一方面,各地政府给予奶农的优惠政策千差万别,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丰润奶农规模养殖的积极性。

    丰润沙流河镇养牛大户谷世俊介绍说,2004年以前区政府给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每年补贴15万元,但从2005年起这项补贴就取消了。而在北京延庆,若一次性成立一个100头规模以上的养牛场,能享受到北京市政府60万元、区政府30万元、镇政府1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2005年,他花62万元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用于青贮收割,政府一分钱的补贴也没给,而北京地区的养牛场购买收割机,政府予以全额补贴。

    谷世俊还称:“2003年以前买奶牛是可以以个人名义从银行贷到款的,而现在早已取消了这方面的贷款政策,以前买一头牛,政府还给50元的补贴,现在也早没了。” 而就在同属唐山地区的迁安市, 2006年初刚出台了新的惠农政策:“一百头以上规模的牛场,新购奶牛政府每头补贴1000元,售出的牛奶,政府每斤补贴2分”。同一地区,优惠政策却相差这么大,怎么进行公平竞争呢?谷世俊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