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为农产品市场最开放国家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2-28
     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12月18日晚通过《部长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后,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闭幕。根据宣言,这次香港会议的主要成果包括:发达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同意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发达国家2006年取消棉花出口补贴,2013年底前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

    谈判最后时刻取得小步胜利本届WTO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农产品贸易。此前,因欧盟拒绝继续削减其农业补贴和进口关税,已经受到许多代表的批评,指责欧盟使多哈回合贸易谈判陷入僵局。曼德尔森为25国的立场进行辩护说,欧盟已经提出慷慨的农业补贴削减方案。

    打口水战、谈判陷入僵局并不足为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贸易研究部副主任陆燕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WTO成立后启动的首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发展议程2002年初拉开序幕以来,由于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加上各方利益错综复杂,谈判虽有一定进展,但非常缓慢并时常陷入停滞的僵局。

    谈判在最后时刻峰回路转,也避免了坎昆部长级会议失败结果的重演。经历了6天夜以继日的谈判后,各成员最终同意将2013年作为取消所有农业出口补贴的最后期限,并决定在2006年4月30日之前达成全面谈判模式,在2006年7月31日之前提交基于谈判模式的全面文本的日程。

    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在闭幕式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个不坏的结果,并表示一周的香港会议将多哈回合谈判往前推进了5%。

    寻找平衡点突破贸易壁垒谈判的过程,是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也是突破贸易壁垒的进程中的一部分。陆燕表示。

    12月1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会议上发言指出:中国支持多哈回合达成平衡的协议,但所谓平衡,不是发达国家各自在谈判中有得有失的自我平衡,而必须是有助于发展中成员的全面平衡。

    此次会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取消农业补贴和关税减免;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发展中成员对农业、取消出口补贴和对贫困国的援助等表示关切;12月17日之前,欧盟的立场一直是除非欧盟获得其他谈判伙伴平行的减让,欧盟无法对取消出口补贴最后期限确定一个日期;除欧盟和瑞士以外,其他国家则都认同2010年这个大限。最终的谈判结果显示,平衡点找到了,即2013年作为取消所有农业出口补贴的最后期限。

    中国农业面临挑战WTO过渡期的结束,意味着我国农业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指出,从2005年开始,我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基本结束,进入WTO后过渡期,我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

    商务部有资料显示,加入WTO前的2001年,我国农产品关税为23.2%,经过2002至2004年削减后,2005年这一数字为15.35%,远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

    宣言要求2008年前向所有最不发达国家的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各成员还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提供市场准入,包括制定简化和透明的原产地规则,以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但宣言同时指出,实施这一措施有困难的国家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的至少97%的产品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这意味着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可以不向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其敏感农产品市场。

    发达国家对农业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平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变。程国强指出,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和挑战是长期的,我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不仅农产品进口压力日益加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今后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特殊保障条款等将成为今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