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集团大力开发水电资源 促进环境保护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2-22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在发展多种电源的基础上加大水电开发力度,在开发水电的同时积极促进环境保护,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到2020年,国电集团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占集团总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一。

    15年内水电装机比翻一番

    水电是清洁能源,而且是可再生资源。根据最近发布的水力资源普查资料,我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约5.42亿千瓦,经济可开发容量约4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但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我国的水电资源大部分在西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水电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承担着国家发展电力、支持国民经济的社会责任,也承担着保护环境、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到2020年,国电集团水电年发电量将达到约950亿千瓦时。根据测算,国电集团目前规划的水电工程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消耗3100多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5700万吨,为保护大气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为此,国电集团制定了2020年以前建设大型电源基地的“1691工程”发展战略,其中把建设以1条大渡河为主的流域梯级水电开发作为“1691工程”的重中之重,并在具体流域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中,科学处理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2000万元买来规划调整

    大渡河流域是我国规划的13个水电基地之一,国电集团总经理周大兵提出“装机一千五,流域统调度,沿江一条路,两岸共致富”的规划,未来15年,国电集团将平均每年投入约50亿元建设资金,以已建的龚嘴、铜街子两个电站130万千瓦和在建的瀑布沟电站330万千瓦为基础,抓住四个骨干梯级,分两个阶段实施大渡河流域水电的有序开发建设。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金焕告诉记者,这一规划的制定实属来之不易。上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曾单纯从工程角度对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做出过规划,但未考虑到环保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国电集团出资近2000万元委托设计单位对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进行了调整,将原来规划的17级电站调整为现在的22级,兼顾了水电开发与风景名胜、动植物物种存留以及环境保护的关系,保留了部分天然原始河道。

    瀑布沟水电站是大渡河上最大的水电站,装机33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45.8亿千瓦时。据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瀑布沟分公司副总经理涂扬举介绍,2003年3月份以来,公司投入6000万元对瀑布沟工程区进行了环境综合治理,保护了大渡河大峡谷的原始整体风貌;河道沿岸边坡都进行了“喷锚”处理,避免大量松散的沙石滑落河中;区内设置了三个石碴厂,对回采料实行集中堆放、分类利用,严禁直接倒入大渡河;不允许乱搭乱建工棚,施工人员与业主都集中居住在营地,生活污水和垃圾经过专门设备处理后统一排放。

    流域梯级开发打造环保工程

    国电集团除以大渡河流域梯级开发为主外,还加快了其他几条河流水资源的梯级滚动开发,包括新疆伊犁河流域和开都河流域。

    在开发其他水电资源的过程中,国电集团同样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新疆开都河流域察汗乌苏水电站所在的峡谷多年平均降水量大大低于平均蒸发量,仅有少量的河谷次生林和荒漠草场。工程管理区周边植被稀疏、腐殖质含量很低,土壤厚度约20厘米,底部为沙砾质戈壁,土壤保墒能力极差,因环境恶劣,基本无居民居住。

    国电集团在建设察汗乌苏水电站时,投资1658万元用于环保建设。为减轻工程施工期对原地表地面的破坏影响,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工作。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情况优化取水口布置,减轻水库蓄水后水库下泄水温变化对下游水生生态及鱼类的影响。工程人员还在库区建设了鱼类增殖站,年放流量20万尾,有效保护了新疆裸重唇鱼和塔里木裂腹鱼等开都河土著鱼类。察汗乌苏水电站的建成,将在开都河上形成一个总库容达1.25亿立方米的人工湖泊,有利于改善该区域的气候和降雨条件,缓解当地旱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