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农业发展的特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2-09
     1.大米从进口国变成世界第二大出口国 1988年以前,越南粮食不能自给,每年大约需进口大米50万t,有的年份达100多万to自1989年以来,越南稻谷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生产的粮食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还有大量出口。1989年,越南出口大米150万t,1994年出口大米突破200万t,1996年突破300万to 1999年越南的大米出口456万t,收入超过1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20%。越南大米出口现在已位于世界第二,仅次于泰国。

    2.农业基础薄弱 越南农业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 1990年以前,粮食增产主要依靠风调雨顺和扩大耕种面积。农业发展的起点低,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小,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政府的拨款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越南也没有吸引外商投资农业的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投向农业的外资的比重少,而且有下降的趋势(如1994年为5.42%,1995年下降到4.2%)。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1983年,越南每百公顷耕地仅有拖拉机6台,每公顷耕地使用化肥仅51kg;到1993年,越南全国仅有拖拉机37 000台。

    3. 农民收入低下,农村脱贫工作任重道远 在越南大约有 294.5户家庭收入·折合大米月人均在20kg(山区农村为15ke)以下,其中有一部分家庭甚至在月人均13kg以下。这些贫困户占全国总户数的20.3%。贫困人口大部分是生活在农村的纯农业户。1992年以来,全国各省开展了扶贫运动,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占全国总户数20%的家庭尚未脱贫。

    4.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明显 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原来经济基础雄厚、自然条件较好、劳动力素质高的一部分地区和人口迅速富裕起来,贫富悬殊更加明显。1991—1995年越南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东南部高达11%,而中部沿海地区因种植业收成较低,只有7.6%。全国有1 309个乡镇缺少道路、水电、医疗所等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用地。全国月人均收人为17.674万盾,中部沿海地区只有13.502万盾,为全国人均收入水平的82%。按越南的标准分类,全国平均富裕户占 17,5%,贫困户占17.81%,而中部地区富裕户只占8.8%,贫困户占23.31%。从收入状况来看,富裕家庭的收入与贫困家庭的收入相比,全国平均前者是后者的6.78倍,西原地区为9.27倍,中部沿海地区为5.23倍,东南部地区为7.91倍。贫困地区的养殖业仍停留在自养自供状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慢、效益低。

 上一篇 | 越南概况
 下一篇 | 广东设百鸡宴副书记带头吃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