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云南省饲料工业快速发展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1-30
    “十五”期间,云南省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促进我省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实施科技兴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提高与发展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的方针,不断提高饲料工业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进饲料工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同时加强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严格依法行政,强化饲料安全监管,全面提升饲料工业整体素质,加快饲料工业现代化进程。饲料工业抵御住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的冲击,克服了饲料原料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取得了的显著成绩,为养殖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五”期间我省饲料工业呈现出五大主要特点:

    一、饲料产量大幅度增加,工业优势进一步体现

    今年1-3季度,全省饲料产品产量达到132万吨,预计全年产量将达210万吨,全年产量分别比2004年、2000年增长15.8%和80.7%;饲料工业产值可达52亿元,分别比2004年、2000年增长14%和113.1%,饲料工业产值可占全省工业产值的4%左右。“十五”前四年我省饲料产品产量为596.7万吨,年均递增14.3%,比全国年均递率高8.3个百分点。根据今年的饲料生产情况,预计“十五”期间我省饲料工业产品总产量将达到806.7万吨,总产值达到188.8亿元,分别比“九五”同期增长71.2%和117.5%。

    二、生产水平明显提高,质量差距逐步缩小

    “十五”期间,我省饲料工业企业围绕质量标准,坚持自立创新和市场检验,全过程抓管理,全方位抓核算,全流程抓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从检测结果看,我省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提高,2004年全省抽检饲料产品1078批(次),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4.2%,比2003年的92.0%提高2.2个百分点,比2000年的85.5%提高8.3个百分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企业改革迈出较大步伐,体制和机制不断创新

    “十五”期间,全省饲料工业企业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大了改革改制力度,创新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明确了责、权、利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扩大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改革,目前全省形成了年产万吨以上企业446家,年产1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3家。饲料生产企业集团饲料产量的增长速度是全省平均增长速度的3-5倍,已成为带动全省饲料工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四、饲料工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一是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升了我省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使“十五”期间肉类总产量年递增率达8.2%,蛋类11.8%,奶类18.4%,水产品7.0%,畜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0%以上;二是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我省优质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由于饲料对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超过40%,推广1吨配合饲料可为农民增收节支200-250元,饲料的推广和普及促进了科学养殖技术在广大养殖户中的普及应用,提高了农民致富增收的能力,2004年我省农民出售畜产品的总收入占出售农产品总收入的47.6%。

    五、行业管理和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十五”期间,我省大力宣传贯彻《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促进我省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制定完善标准体系,依法加大饲料监管力度,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市场秩序,对饲料和畜产品实施安全监督检测。经过努力,全省培训鉴定合格饲料检化验员284人,有9个州市成立了饲料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项目于今年11月6日通过农业部和国家认监委审查认可和计量认证(双认证),成为全国第十家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抽检饲料产品5300多批次,抽检育肥猪尿样6800多个,完成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多项指标的抽查检测。2004年全省工业饲料普及率达到22%,比2000年的18.9%提高了3.1个百分点。近年来我省瘦肉精检出率均为零。

    我省饲料工业虽然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二是饲料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三是饲料原料资源匮乏。四是饲料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科技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五是饲料工业支撑及服务体系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