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农贸市场拟禁售活禽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1-30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张仲秋做客“新华访谈”时透露,今后,活禽将在主销区经过标准屠宰加工,形成合格的冷鲜、冰鲜的鸡和畜禽产品后到市场销售。

    张仲秋认为,这有助于减少活禽活兽不必要的交叉和发病,预防禽流感。

    张仲秋说,从防止禽流感情况来说,我国活畜流动量和频率是非常大的。目前,活禽从主产区到主销区,经过若干公里的运输后,直接到农贸市场去销售,容易产生交叉感染。

    张仲秋认为要逐步改变这种习惯,做到在主销区经过标准的屠宰加工,形成合格的冷鲜、冰鲜的鸡和畜禽产品,使它成为能追溯到产地的商品。当这个体系建立起来后,则是畜产品作为安全消费发展的方向。

    · 访谈精选 ·

    嘉宾张仲秋:禽类产品安全不安全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从目前情况说,禽类感染了某种疫病,这种疫病直接能够从禽类传染人,是从人禽共患病的角度谈的。

    第二,是禽类产品制成的禽肉、禽蛋对人类是不是安全。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产品本身带有一些致病的微生物。第二,产品可能残留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有化学药品成分。从这两方面讲,都涉及到在家禽生产过程中是不是按照标准化的生产程序进行,在活禽检疫方面是不是真正按照动物卫生的检疫要求进行检疫,禽类产品是不是按照质量标准,包括微生物的质量标准,或者从药物残留方面是不是按照要求进行检验。只要能够标准化生产,在检疫方面和卫生检疫方面做到位,禽类和禽类产品对人的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居民百姓的生活方式和动物疫情发生、传播有很大的关系。从城乡两类居民,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动物疫病的发生联系,请您提供一些指导,您建议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应该有哪些转变?

    嘉宾张仲秋:主要是两部分。第一,目前农村散养的农民、农户,还有大型的养殖企业,直接生产活禽和活畜的饲养者,饲养者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散养的养殖户,另一部分是专业户以上的。在养殖的过程中,真正按照畜牧业作为规范化的产业发展来做。要改变过去的饲养方式,有很多地方人畜、人禽、畜禽混居在一起的情况比较普遍,如果有一些感染人、又感染动物的微生物就会互相传播。首先要改变这种方式,特别是在农村,把散养的鸡要圈起来,使畜禽的环境和人的环境隔离开。可能农民有多少年的习惯,这种习惯要改变,也是能改变的。规模化养殖畜禽,要做到人和动物的分离,做好疫病的防止,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比如进去的人要很好地消毒,不要携带有害的微生物。在饲养过程中要及时保持环境卫生,避免传播的可能性。生产的环节,还是要纳入到畜牧业的规范化生产。

    城市里,直接接触活禽有两个途径,1、城市养宠物,鸟类和其他哺乳类的东西,猫、狗等,按照卫生要求要搞好防护。在禽流感发生期间,最好不要接触野禽,家里养的宠物,比如宠物鸟,如果不到外面去也不会接触到。如果你本身养的宠物是健康的,只要在禽流感阶段不散养,不接触野禽也不会感染。第二,目前活禽产品的交易,有很多地方有吃活禽的习惯现宰现吃,有很多家庭也是到农贸市场杀鸡做汤。如果活禽是健康的,是没有问题的。但没有检疫的活禽有可能是有带毒的,我们需要避免在禽流感发生期间,减少和活禽接触的机会,减少了接触的机会也就减少了被感染的机会,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也要加强这方面的防护。

    从防止禽流感情况看,活畜流动的量和频率是非常大的,活禽从主产区到主销区,经过若干公里的运输有可能直接到农贸市场去销售。这种消费方式存在着不合理性,但也是一个传统的习惯,要逐步改变这种习惯,做到在主销区经过标准的屠宰加工,形成合格的冷鲜、冰鲜的鸡和畜禽产品,使它成为能追溯到产地的商品。

    我们把这个体系建立起来,这是将来畜牧业作为产业,同时畜产品作为安全消费发展的方向。消费者应该改变消费习惯,合理、科学地消费;生产和经营者也要逐步往这方面努力,做到标准化生产,保障人类的营养需求,同时又减少不必要的交叉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