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1-29
1.脱离实际的发展战略会造成重大的失误 独立后,莫桑比克政府在恢复农业生产的同时,着重发展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公社村,即把分散而居的农产集中起来,组成既是经济单位又是行政单位的所谓“公社村”,目的是对农业生产实行“社会主义化”。从1976—1981年,短短的几年间迅速建成了1500个公社村,参加的人数达100万。然而,由于农民多年来已习惯于自给自足的个体劳动,加上公社村经营管理过于僵化,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因而产量很低。虽然参加公社村的人数已达总人口的1/12,但产量仅占农业总产量的0.3%。实践表明,脱离本国实际,急于以大规模“现代农业经济”取代传统小农经济,以过多的政府参与和干预来抑制私人经济和市场机制作用,只能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欲速而不达。
2.实行支持农业的政策,扶持小农 从1983年始,政府逐步意识到忽视小农生产所造成的危害,调整了政策,优先发展家庭式小农经济,并把一些国营农场划分给若干个体农户经营。1987年10月,政府还建立了农业和乡村发展基金,目的是从资金上支持小农和私营小农场提高农业产出。由于采取了扶持和发展小农经济和私人、外资农场的政策,并在农产品价格、农业信贷、农产品销售网络等方面对农业发展实行优惠政策,莫桑比克农业形势才得以在90年代以来出现好转。
3.必须对农民进行基本的培训,转变传统观念 莫桑比克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对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的依赖很大,平均每隔2—3年就遇一次的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极其严重。莫桑比克许多农户还基本沿用非洲传统的掠夺式的游垦耕作法(或“迁徙耕作制”)和大面积种植法,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也还较为普遍,经常更换耕作土地,不悉心经营和培育土壤肥力,用扩大种植面积来弥补土壤肥力低下的损失。农民的生产工具简单,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还很低,水利灌溉设施也较差,等等。80年代初,莫桑比克曾进口了一批农用拖拉机,但农民们不会使用而使拖拉机闲置。因此,莫桑比克要对农民进行农业基本技术的培训,改进农业耕作方法和技术,提倡搞一种“较稳定的农业”,即在同一片土地上年复一年地耕作,耕耘土地和撒播肥料。另外,要建立农业信贷银行,贷款给农民,让他们购买耕牛、耙犁和大车等,同时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和规模。
上一篇 | 莫桑比克农业生产结构与对外贸易
下一篇 | 豆油悄然走强 豆类期货报复性反弹在即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