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无止境——“吉林正大”二次创业成功的启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0-24
    沉寂4年之久的吉林正大公司再度跃起:截至今年8月末,销售各种饲料8.8万吨,完成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利润863万元。其销量的增长,是去年全国饲料销量平均增幅的5倍。

    这是一次“企业再造”。它二次创业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引入好机制并非万事大吉,须时刻警惕旧机制“回流”。而这方面,经理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由于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作为我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饲料企业的吉林正大公司,1984年成立后一直处于兴盛状态。1991年以实现利税2017万元,位列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饲料工业)第一名。最多一年实现利税3992万元。然而,自1999年起,公司效益开始下滑,最多时年亏损904万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落差?2001年4月新任董事长左洪生在调查后发现,主要问题是国企弊端的“回流”:

    工作秩序混乱,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大锅饭人人有份,谈不上激励与惩戒;“萝卜快与不快都不洗泥”,销售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   必须恢复合资企业行之有效的好机制!左洪生在“摆脱困境、再图辉煌”的第一次员工大会上宣布:工作时间打麻将、上班时间饮酒,发现一次就解除劳动关系;对服务对象冷漠、吃拿卡要就下岗,下岗即停薪;发现吃拿卡要(用户),按发生额度的100倍处罚。

    “人随王法草随风”———在会后不长时间处理了一起打麻将事件后,至今4年来,企业再没有发生上述现象!

    接着,左洪生又带领董事会恢复和建立了企业决策机制,明确企业决策层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杜绝了个人随意拍板;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使全体员工在低谷里看到企业的希望和远景;恢复和建立企业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提出企业主人的新概念,即“当家、理财、做事、取酬”,与企业共同成长。

    好机制如同强大的发电机组,极大地开发出蕴藏在广大员工身上的潜能。4年来,销售量以年递增36%的速度进展,效益逐年上升。今年上半年,企业再现领跑者的风采。

    正大的沉浮告诉我们:旧机制同人们的传统习惯、思维定势有着深厚的渊源,一有合适的环境,就可能出现“回流”。而有效阻止这股逆流,经理人的素质尤为重要。除旧布新不仅需要胆略和气魄,还必须深谙历史并熟知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创新过程永无止境,谁幻想一劳永逸,谁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吉林正大有过辉煌,辉煌之时也染上了“国企病”:哪家企业效益好,有头有脸的都“说话”———1991年清点,员工比当初合资时多了一倍,由300多人增加到660人!

    必须进行改革。按照精干、高效、灵活、协调的原则,吉林正大将内设部门由原来的15个缩减为9个;以责定岗、按岗定人,2002年和2003年两次裁员近300人。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实施了预算管理和目标绩效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采购和制造成本持续降低。

    与农村养殖业相适应,近几年,吉林正大公司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相继开发出仔猪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奶牛系列精料补充料等4大系列20多种饲料新产品以及正大牌猪肉、正大牌鸡蛋等食用新产品。这些产品先后获得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行业信得过产品”和“吉林名牌农产品”称号,由此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的美誉度。

    创造市场、“创造”用户,也是吉林正大近几年的“发明”。作为全国知名的饲料企业,吉林正大曾经陷入过“贪大求远”的销售歧路。企业换帅后,左洪生提出了“创造有效市场,尊重忠诚客户”的经营理念,实施了“区域化经营、差异化进入、巩固网络、围点打圆”的销售策略。此策略紧紧咬住近埠的九县一区,使长春周边50公里半径,成为正大公司的“一统天下”———销售额占公司整个销售量的92%。

    企业文化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企业的成功,是企业文化作用于全体员工的外在表现

    左洪生爱学习,是个“儒商”。他认定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进步的重要因素,为此,他把塑造企业文化,作为大事来抓。他主掌吉林正大不久,就请北京一家著名的策划公司,对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绩效评价、市场营销、品牌管理、企业价值等6大体系,予以总体策划。策划后的吉林正大,确定了企业使命和企业远景,“财富、创新、团队、价值共享”被认同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在企业文化的旗帜下,吉林正大公司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目标,每年都选派管理和技术人员,到泰国正大集团培训中心去学习,先后多次从泰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请来专家教授到公司讲学,还组织员工利用双休日,参加时代光华卫星远

    程培训。企业制作了吉林正大光盘,出版内部报纸《田野牧歌》,为宣传企业形象、统一员工意志、加强人际沟通创造了条件。

    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整固,员工们的工作热情日益提高。4年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00多条,有30多条被公司采用。公司150多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每月最低有22天活跃在乡镇村屯。

    秉承“终身为善、持久是爱、扶助社会、兼济同仁”精神,226名员工每月自愿向公司建立的扶贫济困(慈善)基金会捐款。月捐款金额为3700元,全年可达44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