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猪价格下滑原因浅析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0-12
     自2003年7月份至今,生猪生产一路看顺,一直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生猪涨价、猪肉涨价、仔猪涨价,其价格之高,利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历史上尚属首次。最近生猪行情开始回落,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对此,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市场波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两年来受养猪高效益的驱动,养猪得到了快速增长。一是散养生猪大幅萎缩的局面有所恢复。二是规模养猪企业和养殖大户纷纷扩产。三是社会资本大量投向生猪养殖业,已经投资和计划投资建设的大型规模化养猪场是历史上最多的,各地新涌现出的养殖小区已成为当地生猪生产的主力军。这在往年是很少见的。四是各级政府重视扶持生猪生产,如德州市抓住临沂金锣和河南双汇在本市建大型屠宰加工厂之机遇,把扶持规模养猪,建设养猪小区作为考核和表彰各级领导的指标,使德州市的养猪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济宁等市出台优惠政策,扶持规模养猪,凡是新增存栏2000头的规模猪场补助10万元。

    猪肉的国内消费和出口今年受到影响较大。一是口蹄疫的发生使我省1-8月份鲜冻猪肉出口数量下降了40.14%,链球菌2型传染人致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猪肉的国内消费数量。

    河南、江苏、四川、湖南等养猪大省,在今年3月底生猪价格下跌到近4年的最低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6.5%。我省的猪价今年一直高于邻省河南,上海由于今年销量下降,价位与我省差别不大,大部分生猪调运商均从河南和江苏等价位较低的省份调运,使我省生猪进上海的数量减少。

    由于受生猪数量增加和出口、外调、消费量减少的双重压力,出现了目前的生猪价格下滑现象。

    但是,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山东的规模养猪还正处于大发展时期。理由:一是国内消费量减少是暂时的,需求量仍然是逐年增加的。最近几年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步子加快,放宽“农转非”的限制,每年全国有1300万农民转为城市人口,每年大中专和民办职业学校招生600多万人,农民就业多元化,农民工逐年增加,已达1.2亿多人,这些人由猪肉生产者变为消费者。我国是一个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是主要的肉食品,今后消费群体的增加,主要是占人口70%以上的农民,随着我国“三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首先增加的肉食消费品就是猪肉。据肥城银宝食品公司介绍,近几年农村乡镇的肉食品销售量的增长幅度超过城市。这个群体每年人均多消费1kg猪肉,我省就是7500万公斤,相当于120万头生猪。需增建120个万头猪场,目前的发展与这个数字相差很远。二是散养生猪恢复是暂时的,价格稍有波动马上下降,分散户养逐渐被规模养猪取代是养猪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限制畜禽饲养,例如上海年需消耗生猪1000多万头,本市自给的数量由500万头减少到

    250万头。上海大的屠宰加工厂都到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寻找建设生猪生产基地。需求量减少是暂时的。四是出口数量还会增加随着国家对肉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以及实施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猪肉品质将得到较大提高,加上我国猪肉出口价格方面固有的优势,只要产品质量达标,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2005年1-8月份,我省猪肉熟制品出口数量比去年同期增41.42%,根据这一需求,山东猪肉熟制品加工能力将快速增长,使猪肉熟制品出口增加幅度还会更高。

    生猪的销售市场是广阔的,发展养猪是农民致富的一个好项目。只要品种质量好,饲养技术水平高,控制好抗生素、重金属、激素和瘦肉精的添加,保证产品质量,能组织起来集中外调,肯定能获得较好的收入。前两年养猪暴利,目前生猪价格下滑是必然的,养猪者也期望获取正常利润,只有这样养猪生产才能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