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成功典型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0-10
     《经济日报》关于山东东营的系列报道,翔实地介绍了东营市“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的实践经验,为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一个成功典型,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组有思想深度有参考价值的成功报道。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审视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来的。其实质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统筹加以解决,逐步建立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经济日报》的报道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在于:统筹城乡发展,前提是发展。东营所以能在财政分配格局上向“三农”倾斜,5年内投资“三农”65亿元,大幅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其中财政支农资金占到整个市级财政支出的30%,决定的因素是东营市从本地实际出发,抓住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南方产业向北方转移的机遇,用5年时间突破了全市生产总值千亿元大关,实现了3年翻一番,大大增强了综合实力。

    启示之二在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地方领导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东营为了还清城乡二元结构欠下的“旧账”,寻找各种方式途径,向“三农”“输血”、向“三农”倾斜,努力在财政预算、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兴办社会事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时做到“四个优先”,坚定不移地把农民作为受惠中心,把农村作为发展重点。尤其是每年实施10大利民工程,在构建农村新型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和劳动力培训方面用心用力。这反映了当地干部不仅对贯彻中央决策有高度的自觉性,而且对农民有着深切的感情。

    启示之三在于: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战略和措施。东营市一方面提出“五统”并举,开创城乡协调发展新局面的战略,一方面拓展思想,整合资源,采取有效的发展措施。如“用老板的钱干发展的大事,用财政的钱办百姓的难事”;用财政的扶持培育龙头企业,用龙头企业的市场机制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以优先优惠贷款为利益驱动,以评选文明信用单位为载体,推进农村文明建设,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做法都是有效的,也是值得各地借鉴的。